沙苑之戰的意義有什麼

  沙苑之戰是公元537,西魏軍在沙苑***今陝西大荔南***地區大敗東魏軍的伏擊戰。此戰,西魏軍判斷準確,根據地形特點,從容設伏,獲得了以少勝多的戰果。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沙苑之戰的意義,希望你喜歡。

  沙苑之戰的意義

  憑藉這場以弱勝強的伏擊戰,宇文泰既鞏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權,確立了東西魏割據的局面,同時也鞏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權的主宰地位,為之後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沙苑之戰後東魏不再能隨意侵入關中,東西魏的主戰場轉為河東***山西***和河南。

  沙苑之戰簡介

  沙苑之役指的是在南北朝時期的東、西魏第二場大戰。東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東魏丞相高歡為一雪小關***今陝西潼關南禁谷***之敗,親率二十萬軍隊至蒲津***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攻討西魏,志在為竇泰復仇。十月進抵洛水之南的許原,威逼長安。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來迎擊,當時宇文泰的軍隊不滿萬人,軍隊備有三日糧食,以輕騎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距高歡大軍60裡安營。此時宇文泰採李弼之計,列陣於渭曲,又命將士將武器藏於蘆葦中,等候聞鼓聲而起。高歡遣東魏兵至,見西魏兵少人乏,於是兵馬輕敵冒進,一時行伍亂次,宇文泰當即下令出擊,伏兵驟起,奮力衝殺,高歡僅率數騎逃脫。

  沙苑之戰雙方作戰策略戰術分析

  東西魏沙苑之戰,有關的精彩分析已經很多了。這裡主要結合兵法要義來看雙方的得失,主要是高歡的失策。以下就來簡單看看高歡與宇文泰二人的作戰策略。

  高歡方面

  對於入侵者高歡來講,首先吸取了上次分進合擊被各個擊破的教訓,堅持不分兵,集中一路大軍渡河進入關中。高歡本來就是較為持重的人,加之上次教訓實在深刻,以致於在執行是否分兵上過於牴觸,過於僵化,這非常不利於出奇制勝。

  關西大饑荒,人都餓到啃樹皮草根的程度了,所以冒死去攻弘農糧倉。他們求戰不得,求糧不得,不是餓死,就是譁變,何勞用兵深入危險之地,冀望戰場上的僥倖勝利呢?但高歡不聽,堅持出兵。侯景此時建議,分前後兩軍,相繼而進,互相照應,避免一戰失利,而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如此教條於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實在暴露其軍事才能之不足。

  更不利的是,西魏軍渡過渭水接近東魏軍後,迅速佔據沙苑渭曲的有利地形。此處河道彎曲構成屏障,不利於大軍展開;而蘆葦叢生土地溼濘,更不利騎兵集團衝鋒。以上地理因素,極大的限制了高歡所率東魏騎兵發揮數量和力量的優勢。

  宇文泰方面

  宇文泰以寡敵眾,本來極為被動。無奈高歡一錯再錯,於是在宇文泰非常有利的地理環境下發生交戰。這一戰,東魏軍在戰場上的直接代價不算太大,臨陣被斬首大約六千餘級,但在其後的倉皇逃竄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喪甲士八萬人,棄鎧仗十有八萬”。這說明,戰場上的主要損失發生在崩潰之後。

  宇文泰在戰術層面上做到了“以正合,以奇勝”。他佔據了蘆葦叢,並把老弱稀稀拉拉擺在前面,做為正兵誘敵。而把精銳做為奇兵,都藏在了蘆葦叢中,只等東魏人深入,然後奮起合擊,又命李弼所部鐵騎橫擊。歷史上一場驚天動地、血光四濺、以弱敵強、可歌可泣的沙苑大戰就此名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