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老母補天的神話傳說

  驪山老母,中國道教中神仙之一,也作”黎山老母“,”驪山姥“。為華胥氏所生,伏羲與女媧是其兄弟姐妹,古代漢族傳說中的女仙名。在道教崇奉的女仙中,地位崇高。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驪山老母補天的神話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很早的時候,有一夭,突然聽得轟隆隆一陣巨響,夭崩地裂,天的一角塌了下來,日月星辰也都失去了光亮。好好的人間,一下子變成了晝夜難分,混混濁濁的一片。

  有個女神,想拯救受難的人們,她想出了個煉石補夭的辦法,就離開天宮來到人間。她跟前有兩個女兒,都很聰明能幹。她們聽說母親到了人間,也追了下來,幫著從各處大江 大河裡揀來了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彩色石子,放在臨漁這個地方煉了起來。一直煉了七七四十九天,有的石子都煉成了石漿,她們又把煉好的石漿舉成一個個薄薄的石餅,然後再趁熱一片一片地補到天上去。小女兒為了減輕母親和姐姐的勞累,變成一匹飛馬,馱著母親和姐姐,把撰好的石餅飛快地補到天上去,夭又變得和原來一樣好看。

  她們心裡高興,就隨地躺了下來,準備歇息一會兒,這一歇息就都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當她們醒過來時,向四周一看,只見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什麼也分辨不清楚。原來天沒有完全補嚴,還有一些縫子,那些飛飛揚揚的雪花,就從那些縫子裡鑽了出來。一急之下,她們就地挖起一把把的雪,撰成雪球,又騎著飛馬,向著沒補嚴的縫子,使勁地扔去。

  她們不斷地攘著、扔著,又費了好大的力氣,總算把天補嚴了。她們確實太勞累了,又倒下來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突然,她們又被一陣巨大的怪叫聲驚醒了。睜眼一看,只見遍地洪水滔天,發出陣陣怪叫聲。原來天的一角塌下時,把地的一角也給玉壞了。地下的水,便從這些塌壞了的地方湧了上來,有一條凶猛的黑龍也跑了出來,行凶作惡。

  女神和她的女兒又和這條黑龍展開搏鬥,由水裡一直打到天上,又由天上打到水裡。女神又請來了天兵天將助陣,才把這條黑龍降伏。降服了黑龍,飛馬又從水裡把還活著的人一個一個馱到地勢高的地方,給他們找來東西吃。接著她們又把煉石子剩下來的灰燼,一掬一掬的向著地上塌了的地方填去。灰燼填完了,她們就按照補天的辦法,又揀來五色石子,照樣把石漿辮成石餅,由飛馬馱著,一片一片趁熱補到地上去。煉好的石漿揩完補完了,地仍然沒有補好,水仍然在不斷地向上湧。

  大女兒一急之下,把身子躺了下去,化成一條長堤,擋住了洪水。飛馬看見姐姐躺了下去,還以為是姐姐疲勞歇息了,便也躺在地上歇息起來,這一歇息就又睡著了。女神知道女兒太疲勞了,想叫她多歇息一會兒,不願意叫醒她。飛馬醒來睜眼向四面一看,只見大地上山青水秀花紅柳綠,風和日麗,鳥語獸鳴,再也不願意迴天宮去了,就一直躺在這裡。天長日久,就化成一座大山。由於這座山是由漂亮的飛馬變成的,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驪山”。

  女神補好了夭,補好了地,拯救了人間,人們便把她叫做“驪山老母”。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便在驪山的西繡嶺上,修起了一座“老母殿”,在廟內塑了她的金身。直到現在,驪山附近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習 俗:每年農曆正月二十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蒸餅。餅子蒸好以後,先給房上扔一片,再給地上扔一片,叫做“補天補地”。

  梨山老母

  一作"驪山姥",或"黎山老母"。道教崇奉的女仙。《太平廣記》卷六十三引《集仙傳》記其事。略雲:

  "驪山姥,不知何代人也。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採方術,至嵩山虎 口岩石室中,得《黃帝陰符》本,……筌抄讀數千遍,竟不曉其義理。因入秦,至 驪山下,逢一老母,鬢髻當頂,餘發半垂,敝衣扶杖,神壯甚異。路旁見遺火燒樹, 因自言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筌聞之驚,前問曰:'此《黃帝陰符》祕文, 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受此符,已三元六週甲子矣。三元一週,計一百八十 年,六週共計一千八十年矣。'"

  於是命李筌坐樹下,為其說《陰符》之義。謂 "《陰符》者,上清所祕,玄臺所尊,……乃至道之要樞,豈人間之常典耶!"

  遂對《陰符經》之出世和內容,進行長篇解說。言訖,謂筌曰:"日已晡矣,吾有 麥飯,相與為食。"袖中出一瓢,令筌於谷中取水,飄忽重百餘斤,力不能制而沉泉 中。卻至樹下,失姥所在,唯於石上留麥飯數升。③筌乃食麥飯而歸。此從絕粒 求道,注《陰符經》,著《太白陰經》行於世。

  清俞樾《小浮梅閒話》雲:"驪山老母,實有其人,非烏有也。《史記·秦本 紀》:'申侯言於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 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漢書·律曆志》載張壽王言:

  '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考驪山女為 胥軒妻。

  《神仙感遇傳》載唐少室書生李筌常遊嵩山,得《黃帝陰符經》,遇驪山老母, 指授祕要。④按俞樾是從典籍角度,指出驪山老母之所本,並非認定為實有其人。驪山老母為道教尊奉的神仙,則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