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塔納遺址

  說到,那麼指的應該就是阿斯塔那的古墓群,阿斯塔那古墓群位於吐魯番市區,古墓群為晉唐之間當地官民公共墓地,出土文物豐富,有“地下博物館”的美譽。現在隨小編來看看阿斯塔納古墓遺址吧!

  阿斯塔納古墓遺址:介紹

  阿斯塔那古墓群,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是當年高昌故城居民尋求死後安樂的幽靜之地,在方圓10多公里的戈壁沙丘之中,堆積著密密麻麻的古冢。既有達官貴族、威武,也有平民百姓、下層兵士。因而又被當今學者稱為“高昌的歷史活檔案,是吐魯番地區的地下博物館”。阿斯塔那古墓群於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西晉至唐代貴族墓地,位於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吐魯番市。

  年 代:公元3世紀中葉~公元8世紀末。

  發掘年代:1959年至今。

  簡 介:阿斯塔那墓地是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其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清理西晉至唐代墓葬近400座。墓中所見的繪畫有壁畫、版畫、紙畫、絹畫、麻布畫等多種形式,內容可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天文圖。出土有泥塑木雕俑像,絹花、彩繪陶罐,絲、毛、棉、麻織物等。此外,還出土各種文書2000餘件,文書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墓中數以百計的千年古屍,是研究歷史上新疆居民的種族、民族特徵的珍貴人體標本。

  意 義:阿斯塔那墓地的發現,為研究西晉至唐代高昌城居民的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阿斯塔納古墓遺址:墓葬結構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墓 葬按家族種姓分割槽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區域分明。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墓葬形制是以一個家族的習俗來營造自己的墓地。在墓區處處可見井然有序、界線分明的一個個塋院。鼓區內是一個父系大家族的墓園,按照祖、父、子、孫輩份大小,依次進行排列,非常正規。墓葬皆為土洞墓,墓室中大多是居住在當地漢族人,少數為兄弟民族,此處以姓氏為家族的墓葬結構,同河西走廊以至中原墓葬有許多相似之處。阿斯塔那古墓位於吐魯番市東南約40公里。

  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平頂或穹窿形頂。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臺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麵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古墓中出土有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這裡出土的木乃伊***即乾屍***,足可與埃及木乃伊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阿斯塔納古墓遺址:遊覽須知

  A、前往阿斯塔那古墓遊覽時,請不要將照相機和攝像機帶入,您可放在車上或寄存在售票處。

  B、在墓室內參觀時請不要觸控壁畫。

  C、為了您的安全,請不要去未開放區遊覽。

  D、其他注意事項,請您在遊覽時注意景點的具體參觀說明。

  阿斯塔納古墓遺址:相關景點

  A、高昌故城,距阿斯塔那古墓群4公里。

  B、火焰山,距阿斯塔那古墓群7公里。

  C、柏致克里克千佛洞,距阿斯塔那古墓約11/公里。旅遊專線標準二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