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林清玄的文章

  林清玄文章以佛學智慧為底蘊 ,取得了氣定神清的美學效果 ,形成了美與智慧的較好結合。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土生芭樂

  近幾年,泰國芭樂在臺灣栽植成功,土生的芭樂就愈來愈少見。

  幾乎是臺灣水果的宿命,泰國芭樂很快就生產過剩,市場裡一個芭樂賣五元,黃昏的時候賣到兩個五元。對於喜歡吃芭樂的人真是好訊息,但想到農人時,吃著芭樂也會有一些心酸。

  我有一位嗜吃芭樂的朋友,但是對泰國芭樂很鄙夷,說是:“太好吃了,一點也沒有芭樂的味道。”因此,在泰國芭樂一個五元的時候,他寧可花一個二十元的價錢,去買又澀又酸、皮薄多子的士生芭樂。

  泰國種的芭樂是很味美的,我覺得。可惜無法說服他來吃這種又脆又酣、皮厚少子的品種。

  有一天,我切了一盤泰國芭樂請朋友,請他放棄一切成見和預設的立場,假裝是一個沒有吃過芭樂的人,公平地品嚐泰國芭樂的滋味。

  吃完了一盤芭樂,他說:“人的成見真是要命的東西!”

  篇2:學插花

  有一位朋友在學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藝。

  我對日本人的花藝一向沒有好感,因為那被稱為花藝的,正好是集匠氣與矯作於一爐。因此,我對瀟灑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學日式插花覺得格外好奇。朋友告訴我,那看起來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實只是一種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鍊,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入的潛力。

  她說:“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覺得,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嗎?”

  朋友的話給我不小的啟示,原來插花也是“絕地逢生”的事。凡是絕地逢生就如懸崖斷壁上的蘭花,或汙泥穢地清放的蓮花,或是漠漠黃沙裡豔紅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禪的精神。什麼事到了最高、最絕、最驚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禪意了。

  學插花的朋友,說起她學插花獲益最大的一件事。

  她說:“我剛學插花時,老師教怎麼插,我們就怎麼插,三個月以後我才發現,老師每次插的花不是一朵、三朵、五朵,就是七朵、九朵,幾乎沒有二四六八的。我心裡起了疑情,雙雙對對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插花都要單數呢?我很慎重地去問老師,那位日本老師說,一三五七九是單數,插出來的花叫作‘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於不圓滿,才顯得有希望;雙雙對對的插花是‘死花’,因為太滿了。我聽了好感動,留一些缺憾、有一點理想不能完成、永遠留下一絲絲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缺憾有時比圓滿更美,真是不可思議。朋友的話使我想起為什麼菩薩要留一絲有情在人間,而且一直在苦難的煎熬中游化。菩薩之所以比聲聞緣覺更美、更動人,那是他們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於這樣的在乎,追求事事圓滿倒不是菩薩的志向,菩薩的志向是恆常保持一個有希望的觀點,生生不息。

  篇3:生命的餡

  在麵包店,我為了買奶酥麵包或花生面包而遲疑半天,因為兩種我都愛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種。

  後來我買了奶酥麵包,是不得不作的選擇。

  排隊付賬的時候,我想到,買麵包時的遲疑也就像人生裡的每一個選擇一樣:

  我們要買一條土司容易,但選擇麵包的餡兒就難;我們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內容、有滋味就難。

  可以用錢買的麵包都會難以選擇,何況是那些無法用錢買的選擇呢?

  為了充飢而買麵包,是第一種層次;為了品味而買麵包是第二種層次;又能充飢又能品味,是第三種層次。

  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顧物質而不顧心靈;有的人為了強調心靈而鄙視物質;只有視野開闊的人,才知道心靈與物質平衡的重要。

  物慾的追求與心靈的追求乃是天平的兩端,一個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飢又好吃的麵包。

  走出麵包店,我想明天再買花生面包吧!然後我就邊走邊吃剛出爐的奶酥麵包,熱氣騰騰的,滋味很好。

  篇4:瓊麻開花

  朋友帶我沿著恆春的海岸線,去看今年的瓊麻開花。

  清晨的海風與水氣,使我們感到十分清涼,這初秋的早晨如此靜謐美好,光是在海岸散步就夠幸福了,不一定要去看瓊麻開花。

  沿路,我和朋友都沉默著,享受這難得的海岸步行。我想起昨夜在朋友家,他曾試圖形容瓊麻開花的情景:像幾千株鐵樹上都開了月桃花、像放大了一百倍的鈴襠花,像插在海邊的萬國旗……朋友說了半天,懊惱地說:“我無法說清楚,你明天看就知道了。”

  遠遠的,我們就看見成排的瓊麻花了,瓊麻樹叢堅硬利落,真的像鐵樹一樣,瓊麻花從樹叢中孤挺而出,拔高數尺,那麼自負自信的樣子。瓊麻花形確實有些像月桃花,只是比月桃花巨大、潔白和奔放,這時我想到朋友說的“幾千株鐵樹上都開了月桃花”也是十分貼切的,但那種輝煌繁盛的開花景象,沒有親見是難以體會的。

  朋友說:“我昨天在形容的時候,你一直笑,好吧!現在你站在瓊麻花前面了,你形容給我聽!”

  我說:“看到瓊麻開花,使我想起禪宗的一個句子:‘珊瑚枝枝撐著月’,好像海里的珊瑚一夜之間都爬到沙灘上,而月亮化成千萬個化身,落在珊瑚的頂上。”“或者也可以說把千萬盞路燈全搬到海岸線來!或者……呀!我無法說清楚,你看不就知道了嗎?”

  我學著朋友的語氣說話,他聽了哈哈大笑。

  當我們從海岸回來,“心裡就像被瓊麻花撐開了,深深留著那美麗的畫面。抬起頭來,看見國慶鳥灰面鷲在極高極遠的天空盤旋,那麼威嚴、那麼靜定,我深信那威嚴與靜定是飛越千萬裡江海山林而形成的,只是我要如何形容,才能讓人看見灰面鷲滿天飛翔的美呢?

  唉!這世界最美的部分,只能以感受得知,語言是很無力的。

  篇5:小紅西瓜

  買到一種小如壘球的西瓜,皮色翠綠、果肉深紅、清涼勝雪、滋味如蜜。

  像我這麼喜歡吃西瓜的人,每次看到有新的西瓜品種,總會迫不及待地買來吃,每次吃總有一些驚喜。二十年前第一次吃到黃肉的小玉西瓜、十五年前第一次吃到澎湖西瓜、十三年前第一次吃到無子西瓜的情景,都還歷歷如在目前。

  在二十年前,臺灣的人大概也難以相信我們的水果會有這麼大的改良,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芭樂、蓮霧、木瓜、楊桃、梨子、柚子、哈密瓜、芒果、荔枝、番茄等等,幾乎沒有一種不是改良的結果,並且樣樣都很好吃。

  就好像小紅西瓜,從前的人一定難以相信紅西瓜可以這樣小巧,這樣好吃,而且一年四季都有。

  我每次出國,最想念臺灣的就是水果,在回臺灣的飛機上,只要想到水果攤那紅紅綠綠的美麗畫面,感覺就要醉了。

  吃小紅西瓜的時候——這西瓜的名字叫紅菱——我不禁感恩那些為品種改良而奉獻心力的人,有了這種感恩之情,感覺西瓜的滋味更鮮美、更元氣淋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