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故事介紹

  包拯作為流傳現今最為有名的斷案專家,被許多人深深敬佩。根據包拯的家傳資料來看,包家一直有著一本包拯家訓的箴言。到現在都流傳著許多跟包拯有關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包拯擔任大理寺丞,到端州擔任知府的時候。因端州盛產端硯,是宋朝許多大臣都喜歡珍藏的雅器。端州每年都會向朝廷進貢許多的端硯,而在端州當過知府的人都或多或少徵收過一些端硯。

  這樣就造成了百姓的很大負擔,畢竟上貢的數量一般都是定在百姓承受範圍以內,且百姓生活還能比較充裕。而一旦加大了產量,百姓怨言就會變大,上貢數量雖不會變少,但質量卻不能保證了。

  而包拯來到端州後,知道了這一情況,立刻進行改革。這一剛上任就把這已經運行了許久的潛規則給打破了,還下令以後的端硯產量就是上貢的數量,一旦發現有官員私自報大製造數量,也會被重罰。

  而且作為端州的最高長官,率先作出了表態,表示自己不會私藏一塊端硯。此次舉動,當然受到了百姓的欽佩,並在三年端州知府任期滿時,果真沒有一塊端硯私藏。讓端州官員個個瞠目結舌,百姓公然叫好。由此就有了,包拯知端州,歲滿不持一硯歸的故事,也在當地廣為流傳,世代綿延。

  包拯家訓內容

  包拯素有廉政之名,這與包拯家訓有不可忽視的聯絡。那麼包拯家訓到底是什麼?包拯家訓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

  包拯家訓的內容為“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主要意思為包拯的後代若有入朝為官者,犯下了朝廷禁令,那麼其就不能在回到家鄉;其死後就更不能入葬進包家祖墳。若果有不聽從包拯的訓示的,那就不能算是包拯的後人。

  之後,包拯又在包拯家訓添加了這麼一句“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文中的大概要義是包拯讓他的兒子包珙,將包拯家訓刻書在一塊石碑上,石碑最好就豎在大堂東邊的牆壁旁邊,以此來日夜警示包拯的後代子孫。天天讀包拯家訓,用在日常生活中。

  包拯是幾品官

  包拯考中進士之後一直在各地當人知縣,之後包拯一路步步高昇,做到了樞密副使,樞密副使這個職位從宋朝這個歷史來看是二品官,放現在來說就是國防部副部長的職位,這是包拯的最高職務。之後包拯在開封擔任開封府的府尹是幾品官?包拯被百姓稱之為包青天,青天大老爺當時的職位是二品官的官銜。

  那麼既然包拯的官職已經到了二品官員,那麼為什麼每次辦案時包拯的權利卻沒有官職那麼大。這要追溯到當時宋朝的政局體制,當時的宋朝對於軍權這個是要求很嚴格的,官職高但是權利卻沒有那麼大,簡單來說包拯沒有調動部隊的實際權利在手。

  但是宋朝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君主很開明,不管官階大小,只要有思想有想法都能大膽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