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歷史地圖

  東亞,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共五個國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東亞簡介

  東亞,亞洲東部的簡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共五個國家。東亞面向太平洋,地勢西高東低,典型的季風氣候,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大河多自西向東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等。地質條件複雜,多山,且多火山、地震。東部臨海,海岸線曲折,多天然良港,夏秋季節常受颱風侵襲

  東亞是世界上人口分佈最稠密的地區之一,90%以上人口屬蒙古人種東亞型別,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地區,主要有漢族、和族、朝鮮族和蒙古族等民族。

  所產稻穀佔世界稻穀總產量40%以上,茶葉佔世界總產量25%以上,大豆佔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蠶絲等的產量均在世界上佔重要地位。

  二、東亞地理位置

  東亞通常是指亞洲東部地區,太平洋西岸。經緯度定位:4°N~53°N 73°E~145°E.位於東半球,北半球。主要有長江、黃河、鴨綠江、圖們江等。

  東部為典型的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特別是稻穀的生長;瀕臨太平洋,漁業資源豐富***西太平洋漁場是世界主要漁場之一***,多天然良港,利於漁業和對外經濟的發展;水力資源豐富。亞歐大陸的東緣,地形地質條件複雜,地勢西高東低,多山;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與環太平洋地震帶交匯處,多火山、地震;東臨太平洋,夏秋季節常受颱風侵襲。

  東亞地區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總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大陸面積的9%。地形西高東低,成三級階梯:第一級為青藏高原,第二級為系列盆地和高原,第三級為低平原、丘陵和一些海島。

  主要洋流有黑潮和親潮。本區人口超過15億,佔亞洲全體的40%,約當世界全體的四分之一。本區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約130人,相當於世界人口密度平均值***每平方公里約40人***的3倍。

  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區,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溼潤,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即東亞季風區,氣候溼潤溫和;西部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典型,屬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青藏高原地區為高地氣候區。

  三、東亞歷史文化

  本區人種以蒙古利亞種為主,集中在沿海及河谷平原。民族分佈大致可分為屬漢藏語系的漢族和藏族,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族、滿族,以及語系有爭議的朝鮮族、大和民族等。

  自距今約二千年前的上古時代以來,由發源於黃河流域***中原***的華夏文明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帝國,即為本區最主要的權威。在中華帝國比較強盛的時期,與周邊各遊牧或定居民族經常透過建立朝貢關係,互通有無;有時則以武力加以驅逐。中華帝國的領域在前3世紀至前1世紀間往南方及西

  北方大幅擴張,間接或直接造成南洋和中亞地區的民族大遷徙;然後在3、13-14世紀、17等世紀時,遭到北方的遊牧民族大舉侵入,甚至遭到征服。然而由於華夏文明根深蒂固且華夏民族人口眾多,這些曾經侵入或征服中華帝國的民族——例如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後來都因程度不同地採用華夏的典章制度,而被完全或部分融入華夏民族當中。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歷史,雖然許多時候充滿殘酷的殺戮,但最終的結果是擴張了華夏民族的血緣,並豐富了華夏文明的內涵。

  此外,東亞其他許多定居的農耕民族,如朝鮮族、越族、大和民族等,自古即深受華夏文明的影響;使用漢字是這些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最為顯著的共同點,因此這些民族活動的領域也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發源於今日日本本州中部地區的大和民族,在約5世紀時,於今日的近畿一帶建立起一強大的王國;大和朝廷一面仿效華夏帝國的中央集權體制,一面以武力征服島內其他的民族,逐漸發展成統治日本諸島的帝國。

 

 看過的人還:

1.奧地利歷史地圖

2.戰國曆史地圖

3.丹麥歷史地圖

4.澳門歷史地圖

5.波蘭歷史地圖

6.巴黎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