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歷史地圖

  非洲,全稱為阿非利加州。“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的意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非洲簡介

  非洲,全稱為阿非利加州。“阿非利加”是“陽光灼熱”的意思。非洲位於東半球的西部,赤道橫穿中部,絕大部分在南、北迴歸線之間。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羅陀海峽同歐洲相望。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著狹窄的紅海,並以蘇伊士運河為陸上分界。非洲面積約3020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南北約長8,000公里,東西約長7,403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次於亞洲,為世界第二大洲。

  afri是北非迦太基附近***今突尼西亞附近***閃米特人常見的名字,這一名字來源於腓尼基語中的afar,即“灰土”。 在羅馬帝國統治下,迦太基成為了阿非利加省的省會,阿非利加africa即是迦太基人的土地。

  二、非洲發展歷史

  前20000年,阿爾及利亞出現赤陶雕像。

  前9000年,中部非洲出現定居型村落。

  前3100年,那爾邁統一上埃及與下埃及,成為首位法老。

  約前2650年,埃及開始建造大金字塔。

  前2040年,埃及中王國時期開始。

  前1350年,埃及法老

  非洲阿肯納頓引入太陽崇拜。

  前1085年,埃及新王國時期終結。

  前814年,迦太基人建立腓尼基殖民地。

  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前32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建立。

  前255年,羅馬帝國入侵非洲,但失敗。

  前146年,羅馬征服迦太基。

  約600年,迦納王國建立。

  1067年,阿爾摩哈德人摧毀迦納。

  約1300年,貝南帝國***今奈及利亞***建立。

  1390年,剛果王國建立。

  1441年,葡萄牙開始從非洲西部出口奴隸,開啟奴隸貿易。

  三、非洲地理範圍

  非洲總面積約為三千萬平方公里,是全球僅次於亞洲的面積第二大洲。非洲還是唯一被赤道中分為二,又同時處在東、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和赤道的距離幾乎相等。

  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因高原面積廣大而被稱為“高原大陸”,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的60%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其中,衣索比亞高原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號稱“非洲屋脊”。全洲只有大陸的西北和東南邊緣分佈著高大山脈。非洲還分佈有許多盆地,如被赤道橫貫的剛果盆地,就是一個典型的大盆地。西部沿海還有面積不大的平原。

  非洲3/4的面積都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赤道更是穿其而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方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氣候普遍暖熱,其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佈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9月13日測量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但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

  四、非洲民族融合

  非洲民族以高加索種的閃族、含族,以及黑種的黑族和蘇丹黑人、班圖黑人為主。不過由於文化發展遲緩,知識程度普遍低落,雖然各地皆有豐富礦產,如金、銅、鐵、錳、鈾及非金屬礦等,但只有少部份被開發,且過去都屬於歐洲殖民地,經濟結構並不健全;加以自然環境惡劣,不是太乾就是過溼,而許多小國政治未臻穩定,且又種族複雜,逐造成非洲各國普遍處於貧窮狀態。

  

看過的人還:

1.丹麥歷史地圖

2.波蘭歷史地圖

3.奧地利歷史地圖

4.戰國曆史地圖

5.巴黎歷史地圖

6.巴拉圭歷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