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歷史地圖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國家包括六國,即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和阿富汗斯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中亞簡介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國家包括六國,即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和阿富汗斯坦。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被稱為突厥斯坦。中亞地區的採礦、冶金業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最大的工業區是卡拉幹達工業區,也是前蘇聯四大工業區之一,還有就是位於烏茲別克的中亞工業區。

  中亞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範圍存在多種界定。範圍最狹窄的界定來自蘇聯官方的定義,即僅指其下屬的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蘇聯時期,這一界定在國際上也廣泛使用,但實際上阿富汗斯坦也屬於中亞範疇。

  二、中亞地理位置

  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亞***,Inner Asia***內亞***,Haute Asia***亞洲腹地***等,在俄語中有Средняя Азия ***中亞***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中央亞細亞***。蘇聯學者所謂的中亞***Средняя 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即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四國及哈薩克南部,因此中亞五國又常常被稱作“中亞和哈薩克”。

  中亞五國的東部以西天山的南脈為界,南部以科畢達山脈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噴赤河為界,與中亞的自然地理界線並不吻合,這是上個世紀沙俄征服中亞和蠶食中國西部領土的結果。它的北部已越過哈薩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亞南緣的額爾齊斯河流域,也是不與那裡的自然地理界線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線,那裡是裡海的東岸,海岸線蜿蜒,形成一些半島、島嶼和沖積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風貌上它大致為南部的荒漠、綠洲和山區與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線大體在伊犁河、錫爾河的北岸到裡海一線。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溼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中亞每平方釐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

  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裡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庫曼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看過的人還看了:

1.亞洲歷史地圖

2.東亞歷史地圖

3.東南亞歷史地圖

4.芬蘭歷史地圖

5.戰國曆史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