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讀書故事

  學者巴羅說過:"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於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溫情的安慰者”。是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對於任何階段的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之華羅庚

  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開啟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之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之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之恩格斯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恩格斯覆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裡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他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瞭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瞭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之郭泰

  東漢末年,有個大學者名叫郭泰。一天,他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童子正在給他打掃書房,那童子長得眉清目秀,而且舉止有禮。於是他就問那個童子說:“你叫什麼名字?幾時來的?”那童子彬彬有禮地答道:“我叫魏昭,是這兩天才由府上總管收下來的僕人,分派我給您做清潔工。”郭泰問:“你認識字、讀過書嗎?”魏昭說:“讀了一點。”於是郭泰拿起一本較容易的書考問他,覺得這孩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學問。

  郭泰說:“你有這麼好的素質,應該繼續學習啊,來這裡做僕人豈不是浪費青春嗎?”魏昭說:“我是專門投到你府上來的,因為我聽說‘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所以想到你身邊來,學習怎樣做人啊!”郭泰聽了,深深地被這孩子積極進取的行為感動,於是收魏昭做自己的學生,盡心竭力地教育培養他。魏昭後來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