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簡短的讀書故事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嚥,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那麼你瞭解多少名人的讀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宋濂冒雪訪師的故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讚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
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篇二:書淫的歷史典故
皇甫謐215-282年是晉代著名學者。他出身名門世家,自幼博覽群書。但仕途不順,屢徵不就。晚年患風溼麻痺病,仍手不釋卷。
在晚年著的一部書中,他說:“我讀書極為投入,有時整夜不睡覺,有時吃飯時竟停箸忘食,就好比別人的好色一樣,以至於人們稱我為‘書淫'。”
南朝梁為《世說新語》作注的著名學者劉孝標,也自幼好學,但家貧無力購書,於是就在私塾的門簷下聽塾師讀書。他讀書從不自滿,盡力搜求各種書籍,只要聽說京師有書,便不顧一切地去借閱,當時人們稱他為“書淫”。
後來,“書淫”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酷愛讀書,永不滿足。
篇三:朱熹讀書主張“循序漸進”
宋朝的著名學者朱熹,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特別強調“循序而漸進”。
有的人讀書性子急,一開啟書就匆忙朝前趕。朱熹批評他們像餓漢走進飯店,看見滿桌的大盤小碟,飢不擇食,狼吞虎嚥,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樣讀書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志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說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弄明白它們的涵義,一句話一句話地搞清楚它們的道理。前面還沒搞懂,就不要急著看後面的。這樣就不會有疏漏錯誤了。他說:“學者觀書,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還要頻頻回顧,以暫進的退步求得紮實的學問。
篇四:從短處進攻,未必不會成功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今年已經92歲,依然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他叫錢偉長。他在板殼問題、廣義變分原理、環殼解析解和漢字巨集觀字型編碼等方面,有過舉世矚目的突出貢獻。20世紀50年代,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那時叫學部委員。
1935年,錢偉長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當初,他選擇物理專業,不是因為專長,而是出於一個年輕學子的愛國之情。考清華時,錢偉長的國文和歷史特別出色,每門都是100分,而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極差,4門課加起來只有25分,其中,外語是0分,物理是5分。基於這種情況,他順理成章地選擇清華大學中文系。
挑好志願的第二天,“九·一八”事變爆發了。錢偉長認為,只有科學才能救國,於是,他主動要求改學物理,找到理學院的院長葉企蓀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教授,結果,他們都建議錢偉長讀中文系。
為此,錢偉長纏了吳有訓一個星期。吳有訓每天8時上課,他6時30分就等在他的辦公室。由於不堪糾纏,吳有訓只得答應了。不過,他與錢偉長簽訂了一個君子協定:如果在一年內,錢偉長的數學微積分和物理成績在70分以下,就將他退回中文系。
錢偉長是一個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飯、睡覺,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到學業上。吳有訓有心栽培,經常教他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錢偉長的成績迅速提高。第一學期結束時,他的物理及格了;學年結束,數學、物理、化學、外語都達到80多分。清華本科畢業後,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後來出國留學,1942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揚長避短是一般的“通則”,可並不意味著從短處進攻,就一定不會成功。錢偉長就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