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第一輪複習的禁忌總結

  踏入高三的門檻,就要開始高考數學一輪複習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數學一輪複習忌急於求成

  高三的複習是一個連續而且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一輪複習階段,學習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基礎複習上來。曾經有很多學生,尤其是學習優秀的學生,一心只想做高考題,一模題,好高騖遠,結果非常的慘烈。一輪複習是毅力的比拼,只有穩紮穩打,腳踏實地才會練就紮實的功底。

  “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是眾所周知的道理,也希望同學們在一輪複習的時候能夠銘記於心!從最簡單的入手,從最基本的入手。曾經在一輪複習的時候有學生和我交流,說一些題目太簡單,可是這些題目經過再加工,稍加修改就覺得非常有挑戰性了。所以,千萬不要認為題目簡單,幕後的道理真的不簡單!

  因此,我們建議廣大同學在一輪複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的揣摩每個知識點,弄清每一個原理。只有這樣,一輪複習才能顯出他的成效。

  高考數學一輪複習忌毫無計劃

  沒有計劃的複習一定是低效的,這在每年浩浩蕩蕩的複習大軍中有著無數失敗的教訓。所以,在高三複習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份複習計劃。記得我曾經高三的時候老師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寫一個計劃,我們精確到每天幾點到幾點幹些什麼,寫完交給老師之後大家也忘記寫了什麼計劃。所以,計劃的制定一定要實際可行,並且需要自己去堅持。

  每天有計劃,每週有計劃,每月有計劃。在計劃切實可行的情況下,在複習的時候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時一定要實現自己的計劃,不然一次沒有實現,緊接著就有第二次了。

  有計劃就應該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0高三學習任務繁重、雜亂,每一個高三學生都要給自己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劃,根據自身的學習成績以愛好個性選擇一個大學,在各個階段給自己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

  高考數學一輪複習忌學無規律

  顯然,在緊張的學習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同學們一定會發現身邊總有一些學生看上去也不是特別努力,但是成績依然很好。其實,他們就是會生活,會學習。高三的複習是非常有規律的,也就意味著高三的生活也必須要遵從學習的規律,只有結合自身實際,找到合適的生活規律去複習,效率一定會有較大的提升。

  有規律的學習包括建立高三複習的生物鐘,制定遵循各科複習規律的學習計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具有高效複習的高三生活生物鐘。人的大腦思維和體內各器官的運轉都有著非常嚴格的時間節拍,也就是人體的生物鐘。培養良好的生物鐘能夠使身心都長期處於最佳狀態,使得在高三複習的時候就會精力充沛,效率大大提高。

  培養良好的生物鐘,就要科學飲食;不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堅持合適的體育鍛煉、讓大腦保持充沛的精力;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用一個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考試等等。這樣的話我相信同學們的一輪複習一定會很成功!

  高考數學一輪複習忌盲目做題

  高三的複習一定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所以千萬不要盲目做題。

  一輪複習非常具有針對性,對於所有知識點的地毯式轟炸,就要做到不缺不漏。因此,僅靠做題一定達不到一輪複習應該具有的效果。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更不會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況下一定要回歸課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與原理,注重對知識點運用方法的總結。

  同學們在專項訓練的時候一定要精煉巧練,“題不在多而在精”,意味著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求對而不求快,求質而再求量。在做好題的同時還應注重方法的總結,題型的歸納,不同題型之間的對比等等,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由於每個人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那麼對於不同的題型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對於自己已經熟練的題型應採取瀏覽式觀察,對於自己確實沒有見過或知識點掌握上有問題的題型應仔細分析考察知識點,考察思想,方法等,做到可以舉一反三。

  高考數學一輪複習忌不會變通

  高三的生活緊張而有序,同學們一定要儘快的適應一輪複習的生活節奏,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的節奏去複習了。在高三的複習過程中,同學們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計劃。但是,時常聽見學生打電話給我抱怨:“老師,真是的,本來週五晚上要複習第五章的,非要開什麼會呀?還不能不去,真煩人,弄的我一點心情都沒有了”.高三除了緊張的複習,學校依然會有這樣那樣的活動需要學生配合,後期還有高考的一些手續等等。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打亂了自己安排已久的計劃,這就需要同學們一定要學會變通了,千萬不要因為這些事情而影響了自己的情緒,更不能讓自己一籌莫展,再重新安排一下就是了。

  同時,在複習做題的時候,不要因為一道小題而去耗費一個晚上的時間,當思考時間超過一定時間***例如數學,一道大題思考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思考了,可能是思維方法出了些差錯而已。但是要標出來可以與同學或者老師交流,或者第二天再去考慮,說不定一下就想出來了。高中的題目繁多,不要讓一道小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而且效果並不佳,這就需要我們對有限的題目仔細分析研究,歸納總結,使我們具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