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數學第一輪複習答題技巧大全

  數學應試:拿到試卷後,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的順序作答。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訊息是:高考數學第一輪複習的數學答題技巧大全。具體內容如下:
 

  答題技巧一、答題和時間的關係

  整體而言,高考數學要想考好,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一定量的習題練習,在此基礎上輔以一些做題方法和考試技巧。往年考試中總有許多考生抱怨考試時間不夠用,導致自己會做的題最後沒時間做,覺得很“虧”。

  高考考的是個人能力,要求考生不但會做題還要準確快速地解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並能取得較高的分數。因此,對於大部分高考生來說,養成快速而準確的解題習慣並熟練掌握解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答題技巧二、快與準的關係

  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準”字則尤為重要。只有“準”才能得分,只有“準”你才可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一味求快,只會落得錯誤百出。如去年第21題應用題,此題列出分段函式解析式並不難,但是相當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二次函式甚至一次函式都算錯,儘管後繼部分解題思路正確又花時間去算,也幾乎得不到分,這與考生的實際水平是不相符的。適當地慢一點、準一點,可得多一點分;相反,快一點,錯一片,花了時間還得不到分。
 

  答題技巧三、審題與解題的關係

  有的考生對審題重視不夠,匆匆一看急於下筆,以致題目的條件與要求都沒有吃透,至於如何從題目中挖掘隱含條件、啟發解題思路就更無從談起,這樣解題出錯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細地審題,準確地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詞與量***如“至少”,“a>0”,自變數的取值範圍等等***,從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才能迅速找準解題方向。

 

  答題技巧四、“會做”與“得分”的關係

  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考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如立體幾何論證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丟失1/3以上得分,代數論證中“以圖代證”,儘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但是由於不善於把“圖形語言”準確地轉譯為“文字語言”,得分少得可憐;再如去年理17題三角函式影象變換,許多考生“心中有數”卻說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數。只有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會做”的題才能“得分”。
 

  答題技巧五、難題與容易題的關係

  拿到試卷後,應將全卷通覽一遍,一般來說應按先易後難、先簡後繁的順序作答。近年來考題的順序並不完全是難易的順序,如去年理19題就比理20、理21要難,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在某個卡住的題上打“持久戰”,那樣既耗費時間又拿不到分,會做的題又被耽誤了。這幾年,數學試題已從“一題把關”轉為“多題把關”,因此解答題都設定了層次分明的“臺階”,***寬,入手易,但是深入難,解到底難,因此看似容易的題也會有“咬手”的關卡,看似難做的題也有可得分之處。所以考試中看到“容易”題不可掉以輕心,看到新面孔的“難”題不要膽怯,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定能得到應有的分數。


  2016年高考數學第一輪複習策略

  一輪複習是學生們進入高三收到的第一份大禮,相對於高一高二的學習,一輪複習更加綜合,更加全面,考生將站在更高的高度俯瞰整個高中。這是考生將高中的知識全部複習一遍的最好時機。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合理安排一輪複習,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完全沒有自己的步伐。

  一般來說,一輪複習的時間是高二下學期結束到高三上期結束時間前後。除了老師安排的複習進度之外,自己也要有一定的規劃,兩條主線雙管齊下,才能不讓自己寶貴的高三生活被浪費。自己的安排要根據老師的進度來走,多和老師協商,多向老師請教。此處不再贅述。建議是每天先完成老師的複習安排,再進行自己的安排。下面就以理科數學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吧。

  數學是最好得分的科目,同時數學又是高考成敗的關鍵。多少學子因為數學成績而走向不同的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高一高二的基礎很重要,高一高二有沒有“弄懂”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三複習的進度,如果基礎打得牢,高三可以向更高的層次衝一把,如果自認為基礎有些薄弱,也不是完全沒辦法,一輪複習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以前的弱勢。

  在複習方面,進入高三,首先建議看看自己來年參加的考試的試卷題型分佈,哪些知識點只屬於識記和基礎理解層次,哪些知識點屬於重難點。非重難點可以不獨立安排複習時間,因為跟著老師的進度就可以得分,如集合、命題及其關係、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程式框圖、複數等內容,但是一定要保證此類問題屬於自己的必拿分題目。

  其次,對其他的整個知識體系的版塊有一個基本認識,可分為以下板塊:函式的基本題型、函式與導數、三角函式相關內容、平面向量和空間向量、立體幾何、數列、不等式、解析幾何初步、圓錐曲線、統計與概率,選修內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樣:極座標、不等式、平面幾何等。

  知道了整個知識體系框架,就可以考慮在這一個學期裡把哪些板塊安排在哪一個月、哪一週,同時參考老師帶領複習的進度,互為補充。每一週上課前,可以把老師上一週帶動複習的內容再給自己計劃一下,計劃這一週在以前老師講過的基礎上再給自己新增哪些內容,無論是做新題,還是整理做過的題型來尋找考試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時期週六都要拿出一些時間給學習吧***時間每天給自己規定額外的幾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來完成自己的數學計劃。比如說,老師上週帶我們複習了三角函式中與解三角形有關的內容,如果發現自己這些方面還有一些不會做的題或者不熟練的方法或者題型,就在資料上尋找相關的題目來試試,並且按時總結,找出這些題型的共同點,摸索高考命題方式。如果覺得自己在解三角形這些方面比較熟練了,就可以考慮趕在老師前面,把老師接下來要帶著複習的方面先複習一遍。總之就是要使兩個進度互為補充,這樣才會一直有一個合理的順序,不至於到了某一個星期就覺得亂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別人是複習了一輪,而自己在同樣的時間可以使自己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給自己準備幾個筆記本。對於理科生來說,尤其又是數學這種學科,在筆記本上整理總結題型是很有用的。一輪複習做到的一些錯題可能是很有代表性的,自己要學會分章節把錯題或者自己覺得經典的題目記錄下來,這些可能就是高考的某一些思路。不過,這些經典的題目並不一定是那些怪題偏題,高考範圍內的數學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除了壓軸題會有一些特殊的思路或者靈感之外,大多數題目都是常規題型。

  同時,說到做題,一輪複習是可以嘗試開始做一些綜合題或者高考題的。可選擇本省前幾年的題目來做,不必求數量,嘗試一下高考題即可,建議週末的時候找兩個小時的時間按照高考的感覺來做一套題。記住,不求做太多,只是看一看高考題的難度和綜合性,給自己一個參考。

  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可以為自己準備一個小本子,用來寫一些任務。因為高三每天都會有各種繁雜的學習任務,可能有時候自己一時會忙得忘了某個任務,直到第二天老師提起來的時候才想起,“哇,我這個作業竟然沒做……”。所以每次出現任務時就記錄下來,完成之後就劃去,既可以作為任務提醒,也可以作為任務計劃小冊子。有時候在高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有很多工但是又不知道從什麼開始,這是一種很常見但是必須要改變的現象,所以有一個小本子就會立刻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會有效利用高三的時間。

  最後,在給學弟學妹帶來一點感性一點的內容吧。高三是一場持久戰,當你走過來了,才發現高三真的好快。同時,你會感激高三這一段奮鬥的時光,十二年寒窗苦讀這是第一次在學習上心無旁騖、花如此重大的精力衝刺一個目標,最後無論如何,不要讓自己高考之後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