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

  高一是一個新階段,有些同學適應不過來,導致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什麼原因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學習成績不好的解決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心理上的準備

  1、正確對待“失落”。

  升入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的學生,一般在初中都是班裡的佼佼者,都有其“輝煌”的歷史。進入新集體才發現,新集體裡全是“精英”,過去的優勢可能不復存在,可能原先還是班級幹部變成普通學生,這會使一些學生產生“失落”心理。

  其實任何人都不會一帆風順。學習很順利時,情緒高漲,熱情飽滿,大有捨我其誰的狀態,而學習遇到挫折時,意志消沉,情緒低落。要清醒的分析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應對。

  2、儘快適應新環境。

  高中階段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會使人際環境較以前更復雜,難免產生種種心理困惑和矛盾衝突。學生們要學習與同學、老師交往的藝術,要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

  3、作好吃苦準備。

  與初中相比,高中學習緊張,競爭更激烈,家庭學校給學生施加的壓力更大,知識容量更大,難度更深,所有這些都會引起學生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學習節奏被打亂。有些學生經過一番拼搏考上高中後,認為可以“鬆口氣了”,入學後缺乏緊迫感。事實上升入高一,學生要面對更概括、更抽象、更難以理解的課程學習,面對新的學習環境,需要樹立起刻苦學習的意識,要有承受壓力、經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否則“輕鬆的高一”會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二、具體學科方面的準備

  1、初中和高中在文科上的區別

  ***1***“死”與“活”的區別。指的是基礎與思維的區別,初中階段,是思維與基礎並重;高中則更強調于思維,所以在語文學科上的表現就是知識面要更廣、更“活”。

  ***2***概念化與操作性的區別。在初中階段,更多地強調的都是概念化、要求性的內容,比如要求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多觀察等,但具體如何操作,事實上說明比較少;而到了高中,更多的是要考慮這些“概念”的具體操作方法、更側重於學生的獨立思考。

  2、初中和高中在理科上的區別

  ***1***知識量劇增。在初中,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而到高中,由於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和新工時制實行,使課時減少,課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型別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和鞏固強化。這也使高一新生開始不適應高中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

  ***2***語言變化大。以數學為例,初中的數學主要仍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符號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式語言、圖形語言等,使高一年級學生感覺思維梯度太大,離生活較遠。

  ***3***思維方法迥然不同。初中階段,由於老師將各種題型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麼、再看什麼,等等。確定了常見的思維套路,因此,初中階段在數學學習中習慣於這種機械的、便於操作的定式。而高中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高一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5大原因

  一、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1、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太多數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知識點以後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以至於不在課堂上適當記錄筆記,晚上自修時不再複習當天上課的內容……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有一部分同學,他們會承認自己不會,他們的學習第一次往往以失敗告終,但沒有補救的措施,沒聽懂課堂知識,造成以後的課都聽不懂。

  2、從不懂到懂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

  如果我們拿登上十層的臺階作為學懂的話,只要不達到第十層臺階,任何一層臺階停下來都是失敗。成功的路上盡是學習“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遠,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們停下來了,在沒有充分學懂的時候,學習停止了,這時候,遺忘的因素會很快佔到上峰。

  這樣,當時認為學懂的知識,其實根本就沒有掌握,考試的時候考不出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這樣的現象,拒絕繼續深入學習,存在浮躁的問題。

  二、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考試時候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麼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也得不到滿分。這其實也是浮躁造成的,應靜下心來看書,應分兩種情景看書:

  1、課前看書,目的就是尋找課堂學習的問題。

  預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自己來個預測。課本上為什麼要編寫這些內容?接下來學習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是什麼?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查一查自己繼續學習的困難原因是什麼?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2、課後看書,通過課堂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新問題。

  複習時先要想一想,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麼知識點有聯絡?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裡,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有邏輯規律地羅列出來?對應有哪些典型例題?

  三、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有一部分學生做作業或考試時沒有仔細審題,就急於動手解題,經常在題目沒看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失敗的人都會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會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但下一次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要停在當下,不要急著往前走。

  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邊審題邊思考:這個題目考什麼知識點?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有什麼隱含條件?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出問題?

  四、做完題就上交,沒檢查好就上交

  做完作業,自己再認真的檢查一遍,一方面可以再溫習一遍知識,另一方面,如果通過再次檢查發現錯誤,然後改正,並且總結出錯的原因,不僅讓知識記得更牢固,長此以往,還可以讓學生知道每個知識點或者每類題的易錯點在哪裡。

  五、發現題目做錯了,以為粗心不改正

  錯題是尖子生獲得好成績的法寶,可見錯題對提升成績有多麼重要的作用。如果題目做錯了,總是抱著僥倖的心理,想著下次遇到肯定會做對,那麼就等著錯題像滾雪球越積越多,最後把你自己“淹沒”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