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生的有效學習方法

  我們知道小學學習階段是學習打基礎的時候,如果孩子們能牢固地掌握一些最基礎的知識會對以後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那麼孩子應該怎樣有效學習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1.我們要告訴我們孩子上課要做到認真聽講,聽明白了,做作業時就容易了。做作業時不能抄襲別人的,要自己動腦筋想一想,不懂就問,才能學好。

  2.我們要讓孩子多積累課外知識,例如背古詩、讀課外書,要相信以後會用的上。如果語文的課外積累比較豐富,對以後我們孩子的作文也會有幫助。

  3.我們要告訴孩子有不會的題要及時請教家長或老師,並重新為孩子講解一遍。告訴孩子只要你想問,就一定會從中得到滿意的答案。

  4.我們要給孩子學習的信心。不管我們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如何,千萬不能隨意地打擊。沒有誰天生就是天才,都是在實踐中逐漸積累,乃至熟能生巧。我們家長要有一顆平常心,這是幫助孩子坦然面對學習的關鍵。看到我們孩子的優勢,適當鼓勵和引導我們的孩子,讓我們孩子對學習充滿自信,這一點相當重要。

  二

  1.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中長大成才,不可以不注意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說,我們孩子的學習習慣決定著他的學習效果。所以,除了在課堂中,其他時間,我們家長同樣要對我們孩子的學習習慣給予正確的培養。我們孩子作業的字跡、對待作業的態度、聽課的效率、對學科的興趣等等,我們家長的重視和督促不可忽略。

  2.我們要配合孩子學習,經常向我們孩子請教一些有關生活中的常識和學習中的問題,會極大地提高我們孩子的學習興趣。同爸爸媽媽一道學習語文、數學,都會使我們孩子高興。實踐證明:輕鬆愉快地學習,能充分調動和發揮我們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潛能,從而增強記憶效果,掌握運用的能力。

  三

  1.瞭解孩子的一天

  孩子回家,家長都會問,“今天都幹嘛了?”家長這麼問,孩子容易回答“上課、下課、回家。”孩子這麼回答,家長也只能“哦”了。換個問法,問一些開放問題,比如:“今天上學,讓你感覺最高興的事情是啥?”或“今天中午和誰一起吃飯了?”

  認真聆聽他們怎麼回答,尤其注意他們是否刻意迴避某些事情。問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避免鄭重其事。低年級的孩子,可以在幫他們洗澡的時候問;大點的孩子,你們一起散步、飯後休閒時間、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問他的好機會。

  2.不要對你孩子暴露你曾對某一科目放棄希望

  不少父母本身讀書時候就偏科。比如很多父母會在上學時候討厭數學。不要把你自己對某一特定學科的恐懼和懶惰透露給你的孩子。更不能對孩子說類似這樣的話:“學不明白數沒問題,找錢不找錯就可以了。”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在某一科目上落後,趕緊去見老師,一起想辦法。另外,可以找一些和這個科目相關的輔助閱讀材料,提升孩子對該科目的興趣。

  3.聽老師的弦外之音

  現在老師評價學生都比較客氣。如果孩子的老師說,“他努力的在…”,或“他開始…”,或“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這說明你的孩子在學習的某方面出現了問題。

  如果老師說“在這個方面,他持續在進步”,或“他在持續加深瞭解”,這說明你的孩子目前處於中等水平。如果你聽到的字眼是“獨立”、“能力”、“持續”、“高效”等字眼,你可以鬆口氣,你的孩子在學習上表現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