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三大部分的學習方法

  學習過高中化學的同學都知道,上了高中以後,化學的難度跟初中的簡直不是同一個層次的,那麼想要學習好化學,同學們應該怎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高中化學的化學元素學習方法

  元素化學實際上就是集中在第一本書***必修1***後半部分的無機化學內容,它是整個高中階段知識最瑣碎的一塊內容。各版教材裡面,都是按照元素種類進行分別的講解,換言之,就是把每一種元素分別有什麼反應、有什麼性質都一一講解,學生去理解和記憶。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顯而易見的一個特點就是:元素化學要記的細節特別多,而對於一種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種相關物質,知識點顯得雜而碎。所以我們必須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可操作性強的方法:

  1、自行繪製物質轉化框圖——一定要自己書寫。

  比如說,我通過一週的學習,老師把鹼金屬這一塊差不多講完了,我在複習的時候就要自己在紙上畫一邊鹼金屬這一塊所有相關物質之間的轉化關係圖,把鋁單質、氫氧化鋁、氯化鋁等等我自己能夠想到的物質都寫進框圖裡,並且思考每一步轉化發生的化學反應條件。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既複習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從整體上對這一元素有了全域性性的瞭解。

  需要強調的是“自行”,很多同學喜歡直接看一些教輔資料上已經歸納好的類似框圖而不願自己動手畫,我的建議是先自己畫一遍之後與參考資料對比,一來自己畫過的印象遠比看書深刻,二來很可能你的確掌握了90%的內容,但是如果自己沒有畫過一遍,就可能發現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課:自己記錄常考點——克服僥倖心理。

  元素化學雖然知識點碎內容多,但是在考試中高頻率出現的往往就是那麼幾個翻來覆去的常考點。尤其是有經驗的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一定會強調重要的知識點。所以這樣一來,學習元素化學的時候上課效率就很重要了,因為老師上課特別強調的,往往就是考試常出的。

  其實很多同學知道這個道理,但是上課時候仍舊是不願意或者不習慣做筆記,認為自己能夠記住或者潛在心理暗示自己“記了也不一定會考”——這就是一種僥倖心理。但是事實上,這種心理的長期存在就會導致忽略的問題越來越多,最後到了考試又發現自己腦子裡記住的東西半知半解,到頭來還是失分。所以,我的建議是:除非你有驚人的記憶能力,不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高中化學的反應原理學習方法

  反應原理是高中化學中最偏於“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計算能力與邏輯推導能力。從本質上說,元素化學、有機化學都是在教學生“反應產物是什麼”,而“反應原理”在教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反應”。所以,認識清楚這一部分它在化學中的作用,我們就容易對症下藥地給出一些指導方法。

  1、最基礎——理解概念,自己區分易混淆處。

  很多同學認為反應原理就是“計算”,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反應原理這一部分的學習,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打好基礎,這裡的基礎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徹。

  2、理思路——前後學習的內容有什麼聯絡?是否可以相互解釋?

  如上面所說的,反應原理本身就是一個很強調邏輯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實上,這一塊內容前後有很大的關聯程度:從熱力學綜述開始,先後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澱等等子章節,每一個子章節之間都是可以互相幫助解釋、幫助記憶的。在平時的上課、做題當中,養成一個不斷思考的習慣,自己把這各個原理之間的思路理清晰,對於這一部分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那麼關鍵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怎麼做呢?舉個例子,比如今天老師上課講到一個關於化學平衡狀態下的平衡移動問題,其中就用到了熱力學當中反應速率的知識點,最後得出“溫度升高導致反應速率變大進一步導致平衡移動”這樣的結論,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意識到“平衡”與“反應速率”就這樣聯絡起來了。

  類似的,這樣的情況可以體現在任何時候,比如自己做題、自己複習的時候,但是關鍵的一點就在於:自己要養成思考和梳理的習慣。我們常說要多思考,那麼在這一部分,多考慮一下各個子章節之間的聯絡,如果能夠在整體上有一個把握,自然對一些綜合性的大題不會感到素手無策。

  高中化學的有機化學學習方法

  有機化學可能是許多同學高中化學學習中最頭疼的一部分,主要原因就是對這部分知識很陌生,與無機化學比起來有很大不同。另外一方面,有機化學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不僅僅是單純的物質,也有結構、實驗、合成等等方面。在這一塊內容的學習上,下面給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學習方法:

  1、分門別類,逐個掌握。

  有機化學東西這麼多,鬍子眉毛一把抓的方法絕對不是值得提倡的。我們要學會按照一定標準分類,最普遍的一個分類就是按照官能團來區分。簡單來說,就是按照雙鍵、叄鍵、羥基等等來分類,分類可以不用很詳細,但是就是要把有相同點的東西放在一起。

  分類完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逐個把每一類物質具有的的性質、會發生怎麼樣的反應瞭解清楚。這裡仍舊是推薦同學們自己畫一張表,按照“什麼樣的結構是什麼物質,什麼物質又有什麼樣的性質,什麼樣的性質導致有什麼反應”這樣的邏輯去歸納總結。當自己全部歸納一遍之後,一定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

  2、如何串聯,釐清條件。

  上一種方法目的在於教會同學們明白單獨的某種官能團物質有什麼性質和反應,但是同樣重要的是,要明白各類官能團之間是如何轉化的。舉例來說,當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質後,就要來考慮這一條線上面的物質是怎麼轉化的,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應條件是什麼,反過來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應條件又是什麼。

  這裡要強調的是,各個反應條件並不是完全相同,千萬不能草率地推廣***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誤認為所有的氧化反應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這個條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區分,理清反應條件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