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管理知識

  管理,是指以管理主體,有效組織並利用其各個要素***人、財、物、資訊和時空***,藉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大家可以參考下:

  企業管理知識

  一、企業的概念和特徵。

  所謂企業是指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

  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1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裝置和資金—財和物;

  2要有一定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場所—土地;

  3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人;

  4從事產品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服務;

  5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具有法人地位——法人;

  6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得利潤。

  企業具有以下特徵:

  1企業是一個經濟性組織——盈利性。

  2企業是一個社會性組織。今天世界出現了一種嶄新的企業新概念,即企業已不再被看做只是為擁有者創造利潤和財富的工具,它還必須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負責。

  3企業是一個獨立的法人。從法律的角度說,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並承擔民事責任的從事經營活動的法人組織。

  4企業是一個自主經營系統。這就要求我們減少對企業的干預,特別是行政干涉。

  二、企業的目標

  企業的目標有兩個:獲利、滿足社會需要。

  三、現代企業制度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現代企業制度最早產生於資本主義發展較早的西方國家,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在古典企業制度基礎上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一種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體制、使企業真正成為面向市場的獨立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的企業制度。

  ㈠現代企業制度的含義

  現代企業制度是指以公司制度為主要表現形式,體現企業是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要求的企業體制,是適應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企業制度。

  公司制企業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生產社會化的必然產物。

  ㈢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容

  現代企業制度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現代企業法人制度

  現代企業法人制度主要體現為公司的產權制度,核心是要理順和完善企業的產權關係。根據企業法人財產權理論,公司企業對企業財產***動產、不動產和流動資金***所享有的權利,應為法人財產權;出資者對企業的權利為股東權。

  企業擁有法人財產權,表現為企業依法擁有法人財產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置權,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企業對包括國家在內的出資者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並對出資者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出資者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依法享有所有權的權益,承擔有限責任。

  2現代企業的組織制度

  ①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獨資公司***公司法***

  ②現代企業的組織體制——以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經理人和監事會共同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公司的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面領導;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另外還有企業黨組織和工會。

  3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的運作和完善需要有科學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加強企業管理是我國企業面臨的迫切與長期的重要任務。科學的管理制度重點體現在:

  ①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組織運營系統;

  ②建立科學的勞動用工制度和靈活有效的激勵機制;

  ③建立現代企業財務會計制度;

  ④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團隊精神,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等。

  第二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1什麼是管理?

  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

  管理的這個綜合概念至少包括四個方面的含義:

  ①管理適用於任何一個社會組織。管理的第一要素是組織,因為只有集體活動才需要協調,單個人的活動不能算是管理。

  ②管理的基本物件是人。組織活動的主體是人,儘管管理一般都要涉及到人、財、物、資訊各方面。這就是說管理是一種人際關係,存在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③管理是一種協調活動。協調就是使個人的努力與集體的預期目標相一致。管理的本質是協調,每一項管理職能每一次管理決策都需要進行協調,都是為了協調。當然協調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要講究協調的藝術。

  ④管理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對企業來說就是要創造盈餘***利潤***。就是要創造一種環境,使人們在這個環境裡投入最少的時間、資金、原材料和個人的辛勞,能夠完成集體的目標,或者在這個環境裡使用現有的資源,完成的預期目標越多越好。

  2管理者及其技能。

  管理者是組織和利用各種資源去實現組織目標的指揮者、組織者。

  作為管理者應具有以下基本條件:①技術方面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具備承擔某項具體任務的技能,包括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計算工具等方面,並且善於把這些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②人文方面的基本條件,就是與人共事搞好人際關係,對部下進行有效地組織、領導的能力。③觀念方面的基本條件***如課本中的概念形成技能、診斷技能和分析技能等***,就是對組織目標要有清晰地認識。明確組織目標,瞭解自己的地位、任務,瞭解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

  以上三個方面對不同職位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高層次的領導人來說,觀念方面的要求高一些,而技術方面的要求低一些;對基層的管理者來說,技術方面的要求高一些,而觀念方面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無論高層、中層、基層,對人文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

  3企業管理的概念。

  所謂企業管理就是由企業管理人員或機構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贏利為目的的活動的總稱。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如下:

  生產管理前的市場調研、銷售預測、經營決策、產品開發,資金籌措以及產品出產後的產品銷售、售後服務、資訊反饋等工作。

  二、管理的基本問題

  管理二重性理論的現實意義。

  ①要全面認識管理的任務和作用。管理要求既要合理組織生產力,又要努力改善生產關係,兩者不可偏廢。“見物不見人”和“見人不見物”的傾向都是錯誤的。

  ②要全面認識對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管理的基本任務決定了管理人員既應具備組織生產力的技術知識和能力,又應具備處理人際關係及各種社會關係的知識和能力。“軟”“硬”兼備,又紅又專。

  ③要全面地認識國外的管理理論和經驗。批判地吸收、學習和借鑑國外在生產力組織方面和處理人際關係及各種社會關係方面的先進理論和經驗,不盲目照搬。

  2管理的職能。

  管理具有哪些基本職能呢?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

  行為科學學派的幾個主要理論:

  需要層次理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的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五層次需要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人的需要又是多層次的、多型別的。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

  ①生理需要——由於生理原因產生的某些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這一需要得不到滿足,就談不上其他需要。這一需要人和動物是相同的,人們為了能夠繼續生存,首先必須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如衣、食、住、行等。馬斯洛認為,生理需要在所有的需要中是最優先的。

  ②安全需要——生活方面有了保障後,就要求保證人的身體安全;要求職業生活有保障,不受外界的侵害。

  ③社交需要——社交需要是指人們對於友誼、愛情和歸屬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獨立地進行的。因此,人們總希望在一種被接受或屬於的情況下工作,也就是說,人們希望在社會生活中受到別人的注意、接納、關心、友愛、同情,在感情上有所歸屬,屬於某一個社會群體。

  ④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人們都有取得成就、受人尊敬的需要。

  ⑤自我實現的需要——為實現個人某種理想和抱負而貢獻一切,追求學術成就、追求某一真理的實現。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雙因素理論。五十年代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經過大量的調查和研究,在《工作與激勵》書中提出了雙因素理論。赫茲伯格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劃分為兩種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

  ①保健因素***維持因素***是指維持一個合理而滿意的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這種因素或達不到這種因素的條件,人們就不滿意,就不努力工作,但這種因素即使超過一定限度,也並不構成激勵,就像醫療保健藥品,少了它不行,多了也沒用,只能防止疾病,不能醫治疾病。如企業政策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工作中必要的監督;和上級、同級、下級關係的搞好;必要的工資;安全、工作環境條件等等,保健因素大都屬於物質方面的因素。

  ②激勵因素是指對職工起到強烈激勵的因素。如工作上的成就感;受領導重視、群眾讚揚;得到榮譽;得到提升以及工作本身的挑戰性和個人的發展前途等等,激勵因素多為精神方面的因素。

  ③需要層次理論與雙因素理論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