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考公務員有效的備考計劃

  公務員考試成功=正確的方法+長久的堅持+認真的態度。但“長久的堅持”和“認真的態度”還要靠各位自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首先,大家應該明白國考考查的目的

  從最根本來說,我認為,國考考查的是你的政治立場以及管理者思維 。

  1。管理者思維體現在,你不能再用普通民眾的角度來看待社會中的問題,如果你想進入面試,你必須具備管理者的思維,你應該透過社會問題的現象看到本質,並且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你不能瞎搗亂,看到社會問題如果還依然保持在普通民眾看待問題的角度,那麼你不會得到高分的,這一點在申論的答題中至關重要。

  所以,加入公務員考試的大軍,你的思維必須轉變成為管理者思維,像管理者一樣去思考。

  普通人看新聞聯播覺得新聞空洞無力,而你在看新聞聯播的時候你會發現,當你聽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的時候,你不覺得那是空洞無力,因為你知道當前很多社會問題的出現部分原因是民眾偏離主流價值觀,傳統道德的缺失,信仰的缺位,所以有必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大家重新確立良好的道德信仰。當你看新聞能夠這樣思考的時候,你已經開始具備管理者的思維了。***日常生活其實就是備考***

  2。堅定的政治立場體現在,你的立場必須站在 國家管理者的角度 ,即便你不是黨員,你也要尊重黨,要站在黨的立場,你所有的態度和觀點都必須維護國家和黨的利益,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要說假話,而只是意味著你看待問題必須理性,態度更應該是傾向於黨和國家。

  具體表現在,行測考試中,常識題中的有利於樹立國家形象和政府形象的選項往往是對的,言語理解中涉及對國家政府的用詞必須把握有度,政府錯了,你用詞需要輕一點,比如:指責,而不能用斥責、苛責和譴責,又比如,如果是敵對國日本錯了,那麼毫不猶豫要斥責、苛責和譴責。資料分析中的綜合題,通過政府管理體現出越來越好的選項往往是正確選項。申論中,你的言語傾向也必須維護國家和政府的形象,你可以提出對策和建議,但是你的對策和建議是要建立在保有政府地位和形象的提前下。這些在後期的備考訓練中,必須慢慢去培養。

  國考的副省級和地市級考試還微微有些區別,但是區別不是太大,副省級更多考查的是理論能力,而地市級更多考查貫徹執行能力,這是因為副省級作為更高的管理者當然必須有理論基礎,而地市級你更多去貫徹執行就可以了,理論並沒有顯得那麼重要。

  二、國考要考多少分才能進入面試?整體如何規劃?

  國考一般職位在130分***行測要過線60分***可以進面試,而要做到考130分,那麼暫定一個目標就是行測要考70分,申論要考70分。行測通過備考和學習訓練,一般情況下65分是沒有太大問題,申論70分也是挺好爭取的。具體說,行測的常識20個題目要至少做對13道,言語理解40個題要做對32個,數量關係15個題要做對7個題目,蒙剩下8個題***俗稱做7蒙8***,邏輯判斷40個題目做對32個題目,資料分析20個題目爭取全部都對。申論,前面4個題目爭取拿到80%的分數即48分,後面大作文一般爭取在二類文即20-25分。把這樣的目標定好之後,接下來就是分模組進行各個突破。

  公務員備考方法

  行測篇

  1.常識板塊

  常識板塊的學習方法是不學習!!!目前的國考和各省常識板塊已經沒有規律可以去把握,如果去學習公共基礎知識完全是浪費時間。

  常識部分之前是可以準備的,有幾年是全部考的法律常識,所以瞭解法律常識是有必要的。但因為公平***法律專業學生佔優勢***,近年來完全是什麼都考,沒有任何準備的規律可言。

  各省常識看具體情況,某些省如果可以找出出題規律,那麼學習一下還是有必要。

  2.言語理解

  這種題型又可以分選詞填空和段落大意。

  國考和省考在選詞填空上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3.段落大意

  題型分為主旨題和意圖推斷題。

  做主旨題只要找到段落大意就可以了。但是意圖推斷題需要在段落大意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延伸,但千萬不要延伸過度。

  無論是主旨題和意圖推斷題,都需要先找到能概括出段落主旨的句子。如何找主旨句?

  技巧有兩種:微觀、巨集觀

  微觀:找轉折詞、遞進詞、並列詞等

  巨集觀:觀察句子結構 總分 分總 總分總

  微觀看詞,像“但”這種轉折詞之後的內容是主要內容,巨集觀要分析段落大意,如果是總分,那麼開頭就是主要內容,分總是最後是主要內容。

  現在很多題目有意省略轉折詞,讓人很難判斷主旨句。教大家一個秒殺題目的技巧,如果看到題目無從下手,那麼主旨句是最後一句話的可能性在80%以上。

  4.資料分析

  只要把最基本的加減乘除練到最好,一樣可以全部做對。所以每天都卡時間算題目,每天都做而且做好多一直到考前,就是為了保持計算的敏感性。另外平時生活中買東西算錢或者看到數字就算算,每次在商家用計算器之前算出價格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5.邏輯

  想必很多同學都對這種題型很頭疼,不知道怎麼下手。這種題型算是一種“模糊的準確”,它的基礎是形式邏輯的公式,要想做好這種提醒必須熟悉公式,另外,個人覺得中公的邏輯比華圖的講解稍微好一點。

  6.數量關係

  這個題型一般會放棄,因為下了好幾個月的苦功夫,還是做題慢、正確率低。在權衡之後,這部分全部選B,為什麼選B呢?統計過從11年開始近十年的國考正確答案,其中正確選項是B的概率最高。

  行測是壓力測試,沒人能夠將題目全部做對,它的核心觀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拿最多的分數,合理的取捨是很重要的,一切的戰術都是圍繞這個觀點,包括你們自己的複習時間,如何在幾個月的時間獲得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