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議論文優秀範文四篇

  高三議論文優秀範文篇一: 競爭不應拋棄溫情

  摘要:《威尼斯商人》中有這麼一句話:“一時的對手不應該成為永遠的敵人。”喬丹也說過:“他只是我事業上的對手,生活中我們依然是哥們兒。”蘇格拉底更是一言道出了真諦:“無論競爭多麼殘酷,人與人之間都不應該拋棄溫情。”是的,競爭不應該拋棄溫情。

  《威尼斯商人》中有這麼一句話:“一時的對手不應該成為永遠的敵人。”喬丹也說過:“他只是我事業上的對手,生活中我們依然是哥們兒。”蘇格拉底更是一言道出了真諦:“無論競爭多麼殘酷,人與人之間都不應該拋棄溫情。”是的,競爭不應該拋棄溫情。

  金鑾殿上,面對高高在上的武則天,狄仁傑壯起了膽子:“陛下,婁師德為官不正,貪贓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濫殺平民——鐵證如山!”說到這裡,他心虛了。婁師德與自己素來不合,不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生活中,都是勁敵。可今天所參都系子虛烏有啊,怎麼辦?把心一橫,豁出去了。

  武則天微微一笑,順手揀了本奏摺給狄仁傑:“愛卿,看吧。”狄開啟一看,面色大變:上面全是婁師德請求為自己加官進爵的話。多少年來,強烈的競爭意識使自己的心靈嚴重扭曲,千方百計,他都想扳倒婁師德,可沒有想到,對手送給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誠。也許激烈的競爭能矇住人的雙眼,然而心靈深處真誠的陽光必將衝破重重迷霧,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應該被競爭的火焰薰得枯萎。

  漆黑的夜,隔著簾幕,人們依稀聽見從指間流淌出來的泉水般的聲音。它輕輕地流動著,如朦朧的月光那樣溫柔,又如潺潺的溪流一般纏綿。許多熟悉李斯特演奏技巧的人認為他的風格有了變化,取得了更可喜的成功。當演奏者在明亮的燈光中致謝時,人們驚奇地發現,他不是李斯特,而是另一位當時並不知名的音樂家——肖邦。毫無疑問,他一夜成名了。然而,安排這場演出的正是李斯特本人!

  作為一名久經歷練的樂師,他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他將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然而,一顆真誠之心使他幫助肖邦,哪怕是以自我付出為代價。

  的確,競爭不應該是對對手的壓制和打擊,在真誠之心的指引下,競爭也可以變成一種扶持,一種鼓勵,一種自我鞭策。人情,可以在競爭中昇華。

  據說,喬丹在一場比賽中看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比自己表現更好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我想,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友情、親情,以一顆真誠的紅心,來照亮前進的道路。

  高三議論文優秀範文篇二:習慣

  摘要:千百年來,地球總被認為是方的,是平的,那麼那些忠於習慣的人將永遠也領略不到哥倫布到達美洲,麥哲倫環航地球的豪情。同樣,要是沒有達爾文的數十年艱苦的探索,沒有他對上帝造人的懷疑,恐怕就將在教堂中手捧《聖經》來領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這是一條千百年來束縛著中國人的枷鎖!

  這是一頭吞噬了億萬個生靈的猛獸!

  然而,這又是為許許多多人所信仰的至理。劈開他們的頭顱,清晰可見的雕刻著兩個大字——習慣!

  讀書便是“四書五經”,重病便依《本草綱目》。要出門嘛,好,老規矩,請祭祀祖宗。

  習慣嘛,這便是習慣,便是信條,根本不必問什麼,你所供奉的祖宗是這樣過的,你的祖父和父親是這樣過的,至於你自己嘛,好了,不必想了,你的早已成為一堆白骨的大仁大智的祖先已經為你安排好了,一切循例也就是了。自然,你會心寬體胖,這就是祖宗所賜予的福吧!

  也許你的祖先們俱已消散,那麼,也不妨為自己保持了長久的習慣沾沾自喜:飯前一支菸,飯後百步走。辦事則可以翻翻以前的記錄,照這樣辦,是不會出錯了。這樣也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在牌局上施展,而大可不必學傻瓜那樣,吃力不討好,人財兩空。

  這樣的生活不知經歷了多少年。如同一雙魔爪,吞噬了無數人的心靈,養了一群“似太上之忘情”的廢物。

  然而死水也不會沒有波瀾,總是不斷的會有人對這習慣產生疑問,想衝破這以千百個“習慣”織成的巨網。無數人失敗了,被吞食乾淨。但也終於有些人勇敢地劈開荊棘,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留下的,有鮮血和淚,然而也有喜悅——開拓者的沾著眼淚的喜悅。

  千百年來,地球總被認為是方的,是平的,那麼那些忠於習慣的人將永遠也領略不到哥倫布到達美洲,麥哲倫環航地球的豪情。同樣,要是沒有達爾文的數十年艱苦的探索,沒有他對上帝造人的懷疑,恐怕就將在教堂中手捧《聖經》來領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再設想一下,要是沒有本世紀初胡適之、陳獨秀、周樹人、郭沫若等許許多多有志之士衝破舊中國數千年來傳統的文言文的束縛,沒有他們對新文化、新思想堅定的探索,現在中國的文學又會成為什麼樣子呢?

  然而要拋棄舊的習慣,就不免會有犧牲。如第一個打破人心臟禁區的塞爾維斯,一心要向人們揭示行星執行奧祕的布魯諾,以及為了探索放射性而過早逝去的波蘭的瑪麗?居里,丹麥的羅茲,美國的沃森。

  但這與那些為習慣所埋葬的人們不同,這些先驅者的英名將永遠長存,他們的墓碑將永不磨滅!

  眼前,我彷彿看見:一盤巨磨碾著一顆顆心臟,在周而復始地轉著,轉著;一條崎嶇蜿蜒的山道,盤旋著通向山頂,兩旁卻盡是先人留下的鮮血。

  我願儲存我的心臟,以我的身去攀登,留下那血肉與先驅者相伴。

  我願“習慣”這個詞永不存在!

  高三議論文優秀範文篇三:“弄斧”就要到“班門”

  摘要:“師夷之長技”,奮龐德之餘威,效喀麥隆之無畏,仿美中學生之創見,追而趕之,趕而超之,“弄斧”敢於到“班門”,知其不可而為之,歷史車輪才會滾滾向前。

  班門弄斧,人皆不以為然。認為區區本事,焉能在公認大人物面前耍弄“雕蟲小技”。故視弄斧者為狂人。與班門弄斧同義語甚多,以“關公門前耍大刀”為著名。一部《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無名小輩”在關公門前使刀弄槍的不可勝數,最後一位,乃魏將龐德。雖然最終關公在“溫酒斬華雄”之類的豐功偉業後平添了一條“擒于禁,斬龐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無不扼腕嘆息,並無人因龐德“不自量力”而恥笑之。龐德驚世之舉,畢竟未能動搖“班門”。“生薑還是老的辣”,“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習俗根深蒂固.依然禁錮著人們的頭腦。

  其實,“班門”的堡壘並非固若金湯,不可攻陷.在班門前弄斧者,須有過人的膽識和超人技巧。看過世界盃足球賽的人皆不會忘記,喀麥隆揮舞足球技術利斧,在“老師傅”阿根廷門前一次次揮斧成風,殺得阿隊落荒而逃,敗下陣去。球王馬拉多納見此情景也“心如刀絞”,望球興嘆,徒喚奈何!

  由此看來,“弄斧”就要到“班門”。只要弄斧者舞得巧,照樣為世人稱讚。喀麥隆雖斗膽弄斧.卻匠心獨具,怎不令人拍案稱絕!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千古名言即是對“班門”中“鐵桿保皇派”的當頭捧喝!如若不信,大洋彼岸一學生擊敗教授之美舉足可驗證。

  據報載:在美國一次中學生數學會考中,某生五十題答對四十八題。但該生並未以此誇耀,而是潛心研究其中一題,經過多次計算、驗證,證明標準答案有誤。考試中心接到報告後,專門集中數學教授反覆論證,最終不得不承認“我們臉紅了”,並給數以萬計的學生加分。這真是後生可畏,“弄斧”可敬!

  如今,時事變遷,“班門弄斧”也須“古為今用”了。中國開啟大門,面對西方眼花繚亂之科學技術,該如何是好?很簡單。“師夷之長技”,奮龐德之餘威,效喀麥隆之無畏,仿美中學生之創見,追而趕之,趕而超之,“弄斧”敢於到“班門”,知其不可而為之,歷史車輪才會滾滾向前。

  高三議論文優秀範文篇四:代溝,不填也罷

  摘要:地球誕生億萬年,至今仍在活躍地運動著。地殼的運動使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還有沙漠。它在變化,也在成熟。沒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溝壑縱橫,豈不也正是人生本色?既然如此,那麼——代溝,不填也罷!

  不知從何時起,“代溝”成為人們普遍議論的話題。一時間,“相互理解、信任、默契”成了兩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標,無數不同的家庭,似乎有相同的使命——“填代溝”!

  代溝,非填不可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看看“代溝”是什麼。它主要是兩代甚至幾代人由於時代、生活環境、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經歷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各方面的看法不同。

  代溝必須被填平,得說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它的不合理性在哪裡?在於兩代人的意見不合嗎?只要略懂一點歷史就知道,社會的進步,是通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進步來實現;而人類的認識和能力的進步,正是因為每一代人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先人。所以兩代人對客觀世界看法有差異,這本是天經地義的。假如現在的社會,幾代人想法如出一轍,默契無比,根本無“代溝”可言,那倒真不是什麼好事情。不說遠的,假設近兩百年前,幾代人“同心同德”,則飽學之士固然搖著腦後的辮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與信任”中,小姑娘亦是躊躇滿志,因為裹了那樣小的腳,連陰溝都跨不過,望見“代溝”更是要發暈了。不知那些熱心於填代溝者可樂意去過那種日子呢?

  再者說,填代溝,怎麼填?只有三種方法,要麼老一輩向小一輩“妥協”,要麼小一輩向老一輩“投降”。再就是兩邊一起開步走,來個“勝利會師”,握手言和。這容易辦到嗎?兩代人都有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價值觀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們拼命揉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願接受別人強加的思想。而且,就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麼用呢?犧牲家庭內部的“爭鳴”氣氛,去換取所謂的“瞭解、一致”,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個家,是毫無疑問有著寬深的“代溝”,並且高老太爺和覺慧,這“代溝”兩邊的代表,是絕不妥協的。而高覺新,正是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當了“填溝人”。他填進去的是什麼?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於他的妻子!而他所換來的,終究只是家庭最後的破裂。“代溝”這個社會現象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那麼,不填又怎麼樣?今天的中國人,應該有勇氣、有膽量,面對“代溝”的存在說一聲:“不填,又怎麼樣!”

  “代溝”是普遍的,對於一定的家庭,不可能表現在所有觀點上都相同,因此它的存在純屬正常***至於那些關於生活上具體問題的家庭糾紛,是經濟問題或感情問題,不在“代溝”之屬***,所以,遇到實際問題,家庭成員可討論決定。一般的問題則不必強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學,讓時間來證明究竟誰對誰錯。

  地球誕生億萬年,至今仍在活躍地運動著。地殼的運動使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還有沙漠。它在變化,也在成熟。沒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溝壑縱橫,豈不也正是人生本色?既然如此,那麼——代溝,不填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