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議論文萬能素材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小編為大家整理,供大家參考!

  ***1***:提籃春光看媽媽

  “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長江兩岸柳枝已經發芽,我們的祖國多麼廣大。”兒時的童謠依然在耳畔迴響,轉眼間又是一年春來到,我要留住這美好的時光,送給祖國媽媽。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擷一把花瓣鋪在籃底,讓整個籃心通體幽香。花瓣零落,無言化春泥,這沃土使土地青春煥發,也使得祖國媽媽神采飛揚。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拾一樹杏花,釀一壺美酒,讓祖國媽媽好好品嚐一下這春天裡的美味。一切盡是那麼醇厚朴實,就如這淡淡酒香縈繞不散。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拾一塊春泥,輕放籃中。閉上眼睛用力吮吸,原來世間沒有比這更原始的味道。相信祖國媽媽明白,自然才是最好。

  “花褪殘紅青杏小,多情總被無情惱。”摘一枚青杏,悄然入籃。儘管祖國媽媽已日趨豐盈,但那青杏時代還是值得回味留戀的。媽媽和我們一樣有著如夢如幻的青春,那一定很美好。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風是暖人的,亦是醉人的,輕抬一縷這春日最常見的東西送給媽媽,讓媽媽藉著春風育桃育李。讓自己在這輕柔的春風中得到釋懷。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拾起嬌美的桃花,放在籃邊,願媽媽和桃花一樣嬌美。自古就有桃枝避邪的說法,也願這桃花能夠助媽媽正心黜惡,日趨完善。

  花瓣、杏花酒、春泥、青杏、春風、桃花將這籃兒裝得滿滿的,也沉沉的,因為每一樣東西都融入了我的一片情。

  我提著這滿載春光與祝福的花籃親手送給媽媽,我要告訴媽媽,在她的庇護下,我們成長著,也完善著。這一籃代表整個春天,放眼籃中,春光盡收眼底。

  春天裡的一切是我對媽媽說不清道不盡的愛。我愛春天,但我更愛媽媽,所以我願意把這春天裡的無限春光全部送給媽媽。

  春風撩起了額前的頭髮,我托起籃子,讓白鴿輕輕叼起,而我的心隨白鴿一起飛翔,我用心提一籃春光,媽媽,您看見了嗎?

  ***2***:何成方圓

  何成方圓?答案好簡單,君不聞先秦人已知“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古老的漢漠拉比法典開始了人類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嚴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統;高祖入關與民約法三章,打下漢朝開國基石;諸葛丞相揮淚斬馬謖,始令蜀國三軍一心,敵於強魏。而項羽亂封諸候,天下叛之。古來兵法之首必須嚴明軍紀,如周亞夫細柳治軍,不難看出規則的重要。

  然而,以之規矩,定成方圓乎?武王伐紂後封天下諸候,姜尚封於齊,改革舊制,變易風俗,不半載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魯地上任,政令繁瑣,無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聞此嘆曰:魯國日後服北面事齊。果然齊國躋身春秋五霸。魯國卻被人稱之:周禮盡在魯矣。國力每況愈下。可見死守成規也難成方圓。

  當初籃球運動剛剛興起,規則也不過幾條,可隨著比賽中各種現象的出現,新的規則應運而生,逐步形成了現在的繁多條款,卻使比賽愈加規範,成為最受人喜愛的體育運動。

  ***3***: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月下。小路。老槐樹……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店,攤主是一位慈祥的老伯,六一的樣子。雖然在小路盡頭,但生意格外好,常客新客不斷。

  晚自習回家的學生三五成群,騎過大路,在三岔路口分散。我獨自騎在路上,黑暗襲來,寒冷襲來,我便哼著歌為自己壯膽,但無名的落寞還是爬上了新月,高掛在心頭。

  好不容易捱到了槐樹下,下車緩解壓抑。正值老伯收攤,今天忙到這兒才剛歇下。老伯這才看到我,帶著微笑向我招呼“小姑娘,吃餛飩嗎?我搖搖頭。他又接著說”晚自習剛下課,餓了吧,來爺爺這,爺爺今天請你吃。“我高興地坐下了。

  這老伯我聽說過,老伴早已過世,每月除政府的補貼外,生活僅靠這家店維持,生活的擔子壓得他好累。但當乞丐乞討之時,他會端上一碗熱汽騰騰的餛飩;放學晚歸的學生,小巷無燈,總也能感受到微弱燈光下的愛。感動的心緒不只一次湧動......

  月下,槐樹與老人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深秋晚景圖,吃完餛飩,卸下扔下畏懼,帶上感動,帶上愛繼續後面的征程。

  ***4***: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蒿人”的桀驁,是王維既知“都護來燕然”,還有心品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曠達,還是聽憑“雲捲雲舒”的閒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詩人一樣記錄美好的生活,但每個人都有權詩意地生活。

  黑暗選擇了她,她卻選擇詩意地生活,她用心體驗大自然賦予她的一切,她用情為自己黑暗的世界畫上太陽,畫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實著自己的智慧,完善著自己的人生,她甚至還可以笑著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詩意地生活著,享受著,更收穫著,她的名字叫海倫•凱勒。

  財富選擇了他,他卻選擇詩意地生活,他總是穿著古補的中山裝,提著文具袋徜徉於燕園,他所追求的只是學術,功名利祿與他無關,富貴榮華也不能吸引他,他只愛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愛看看朝氣蓬勃的莘莘學子,他是文學界的“常青樹”,他的名字叫季羨林。

  “醜陋”選擇了她,她卻選擇了詩意地生活,她的臉是一張“奇怪”的臉,眼睛小得只是道縫,鼻子塌得彷彿容不下空氣,而且是張“倒瓜子”,她樂觀對自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樂觀地欣賞著自己的獨特,用內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當下,她的名字叫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