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賞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寫

  在一般記敘文、各種散文文學作品中,經常會碰到景物描寫,我們如何全面理解、準確分析其表達作用呢?

  賞析散文中的景物描寫

  首先,我們應從思想內容上考慮。可以試著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抒發感情。景與情常是互相滲透、相輔相承的,正所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這是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詩歌、散文中尤為常見。比如《春夜喜雨》,詩人精微描摹潤物的春雨悄悄降臨的景,以抒發詩人聞到春天氣息的喜悅之情。類似的古典詩詞是很多的。《春》、《聽潮》中對春天、大海的讚美之情也是藉助景物描寫進行的。

  二、渲染氣氛。這一點在小說、戲劇中很常見。《生命的意義》一文用“冷冷清清”、“陰森森”的景渲染了剛剛遭受白匪屠殺、嚴重破壞的肅殺氣氛;用“蒼翠的小樹”、“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戰勝白匪後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氣氛。《孔乙己》一文結尾部分寫晚秋的涼意,給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種悲涼陰冷的氣氛。

  三、襯托人物。這一點還可細分為襯托人物心理活動,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達人物性格特徵等等。也經常出現在小說、戲劇中,寫人的記敘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開頭寫的是艱苦、陰森、荒涼的景色,烘托了盧進勇苦惱、著急和盼火的內心活動。《社戲》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麗圖畫,表現了孩子們去看社戲的歡快而迫切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遊之前有一段輕快明麗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歡快的心情;而見到落魄的于勒後,景色變得陰鬱濃重,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驛路梨花》一文三次寫梨樹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與花交相輝映,襯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靈,表現了梨花姐妹助人為樂的思想品質。

  四、突出主題。這種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後的夜景,烘托了紅軍戰士生起篝火後的歡樂情緒,說明無名戰士用生命儲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揮了巨大作用,從而讚頌了無名戰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突出了中心。《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突出了人力車伕與自然的關係,反映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

  五、交代背景。這種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故鄉》一文開頭的景物描寫,展現了蕭條荒寂的現實冬景圖,也是當時中國農村的縮影,這是閏士活動的典型環境。《小橘燈》一文寫了“天色越發陰沉了”、“窗外濃霧裡迷濛的山景”、“黑暗潮溼的山路”等,既是寫自然環境,也暗示了當時重慶的政治氣候同這天氣一樣陰沉黑暗。

  其次,要從結構思路上考慮。在致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這種作用一般也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果樹園》開頭集中筆墨寫果園明麗宜人的晨景,為全文定下歡樂的感情基調;而《故鄉》開頭的描寫,定下的基調則是灰黯的。

  二、起線索過渡作用。這種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段落銜接處。《聽潮》就是以潮漲潮落的景色變化為線索的。《海燕》一文,可以抓住海面三次不同景色的描寫,將文章分成暴風雨來臨之前、逼近之時、就要來啦三部分,這兒的景象,就能起到過渡作用。

  三、推動情節的發展。這種景物描寫一般穿插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小說、戲劇中較常見。《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就將故事不斷推向高潮。

  另外,還應兼顧到語言表達上的作用。描寫常常使語言變得更加具體、生動、形象、可感,使讀者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之感。

  當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多元的,這時我們要作綜合分析。比如,《故鄉》開頭的景物描寫:既烘托了“我”當時的悲涼心情和廣大農民的悲慘遭遇;又交代了背景,揭示了中心;還為全文定下了灰黯的感情基調。

  通過以上分析比較、歸納整理,我們也就不難準確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寫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