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名利的作文

  1:

  大凡普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舒適,追求的途徑不外乎功名富貴,但沒有看到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會被套上種種枷鎖,古云:“行為物役”。當你刻意去追求功名富貴的時候,就會逐漸迷失在感官之中,失去支配自己的自由。

  名利,是大家都在嚮往的一種權利,他是某些身份的象徵,但同時他也不是很容易得到的。他本身就是一種相互矛盾的事情,你去追逐他,會被人認為你虛偽做作。你要不去追逐他,會被別人認為你沒有上進心。世間有多少人為了徵求名利而斷送了自己苦心經營的親情和友情。真不知那些為了追求名利而丟掉人心的人到底值不值。

  人的慾望是無窮的,如果成溺於其中就無法自拔,滿足了一個慾望還有下一個,在不停追逐的過程中,你已經迷失了本心。追求道德追求道德修養比追求功名富貴似乎高尚許多,其實某種程度上它們是有相通之處的。你既然要追求道德仁義,自然會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道德的標準。為了某種目的而做,就脫離了這行為本身的意義。

  人活在世上,無論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對待名利,人們有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追名逐利,一種是淡泊名利。

  布拉特島有一種王魚,有一種本領能吸收較小的生物當自己的鱗片,當王魚有了這種磷片後會比沒有磷的王魚大出四倍。可是到了後半生因為身體的退化,這種磷會脫離它的身體,結果被剝奪了磷的王魚無法再適應這個世界。最後它選擇自殘,往岩石上猛撞,最後掙扎數日死去。

  王魚的行為就好比那些盲目的追求名利的人,用盡一切心機往自己身上貼名貼利,結果最終不是自己的終究也貼不到自己身上去。

  追求名利固然是好,可是要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切不可急功好利,要遵循自然發展的原則,這樣追求的名利才屬於自己的。

  錢鍾書先生學貫中西,著有《談藝錄》、《管錐編》、《圍城》、《宋詩選注》等鉅著,享有“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之美譽。一位美籍華人新聞記者要採訪他,被拒之門外。他把《寫在人生邊上》一書重印的稿費全部捐獻給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電視劇《圍城》的稿費全捐給了國家;國外有許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絕。他對一位年輕人說:“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輕人需要的是充實思想。”錢鍾書惜時如金、甘於寂寞、淡泊自守、不求聞達,視名利如浮雲,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人生總要有所追求,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遠大的目標,勢必就會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總要有肯於為之奉獻、為之犧牲的東西。近年來,有的同志之所以看重名利,計較得失,並不是因為物質生活上更需要,而恰恰是對共產主義的理想淡漠了。

 

  2:

  古人云: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誘惑日趨紛繁的社會裡,固守節操、淡泊名利並非易事,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樂於奉獻的人,才可能經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始終不渝地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和理想信念,不重名利,不計得失,以淡泊的情懷書寫出高尚的人生。

  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兩院院士王選聲名顯赫,受到許多人的崇拜。不久前,他在《光明日報》上撰文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院士,自己已年過六旬,而在計算機等高新領域,很難有60歲的權威……一個真正有才能的科學家,哪有時間去頻頻上電視。經常上電視說明我的科學生涯快要結束了,只能在電視上露露面了。”王選的這番話,是要衝淡人們對他的敬仰。科學家的這種科學態度,反而讓人們從內心裡更加崇拜他。

  然而,也應當看到,今天的社會是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充溢著各式各樣炫人耳目的名利誘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確實不容易。有些同志平時也認為對名利應該看得淡一些,可是一旦到了關鍵時刻,遇到具體問題,往往是“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於是,忍不住還要去爭一爭。有時忍住了不去爭,但心裡很不平衡。

  名利本身並不是人生所追求的最終目的,追求名利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慾望。因此,要淡泊名利,必須從根本上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慾。俗話說,“世上莫如人慾險”。如果抵禦不了這種誘惑,總想高消費,而靠現在的條件又滿足不了,那就必然會去爭,甚至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記得讀書的時候,非常欣賞古人的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寥寥數語,道出人生的許多真諦。

  何為“淡泊”?是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還是朱熹“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抑或鄭燮“難得糊塗”的豁達?古往今來,概無定論。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凡真正“淡泊”之人,皆能置個人得失於度外,視名利如糞土,心態平和,操守清廉。

  從“清貧”的方誌敏到甘做“小小螺絲釘”的雷鋒,從“我自橫刀向天笑” 的譚嗣同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焦裕祿、孔繁森,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為國為民嘔心瀝血,卻將個人的安危得失拋之腦後。他們無須置身世外、逃避現實,更不屑於在故弄玄虛的吟唱中顯示清高,對人生信仰的不懈追求和對名利得失的淡然處之,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構成了他們既光輝、偉大而又平凡、真實的人生。他們之所以能不慕虛榮,淡泊名利,甘於奉獻,是因為有著較常人更高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正所謂“非淡泊無以明志”也!

  淡泊是一種境界。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的人是無法“淡泊”的,他們眼中的淡泊不過是一種“平淡”和“玩世不恭”。淡泊也是一種胸懷,錙銖必較、氣量狹窄的人是無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談淡泊?淡泊更是一種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於淡泊,敬業奉獻的人懂得淡泊,節操高潔的人嚮往淡泊。研製“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不正是為了祖國的科技和國防事業而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嗎?然而也有一些人,雖然曾經為革命事業出生入死,功勳顯著-,但在個人榮辱得失面前,卻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為了追名逐利,他們放棄信仰和人格尊嚴,置黨紀國法於不顧,膽大妄為,鋌而走險,以身試法,最終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成克傑、胡長清之流的毀滅,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這樣的教訓何等慘痛!

 

  3:

  在這個日益物質化的社會裡,人們變得現實起來,有了錢不夠還要有利,有了權還不夠還要有名,有了名還不夠還要超過別人。我們正在被追名逐利的價值所感染。

  我們人生觀、價值觀受到金錢名利的誘惑。雖然有些人得到了金錢名利,但是他們真的快樂嗎?他們不感到累嗎?生活真的美好嗎?為此,我們要淡泊名利,讓生活更美好。

  有一位千萬富翁和一對夫婦,富翁整天悶悶不樂,擔心哪一天自己的錢會變成別人的錢,於是終日奔波勞累,疲備不堪,那叫一個累。而夫婦整天有說有笑,小日過得可舒坦,雖然沒錢,但簡簡單單的生活讓他們覺得很幸福,因為他們擁有彼此,一天富翁給了夫婦一百萬讓他們花,這對夫婦當天整就忙起來,一百萬都不知道要放在哪兒最終他們把錢放在自己的視線中,也不笑了,煩惱來了,他們把錢還給富翁,他們又繼續在一起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了“金錢名利”有的人還是不高興,而有的人沒有“金錢名利”反例過得快樂、幸福、美好。

  “淡泊名利,非寧靜而致遠”。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志,有了陳子規的陶士,才有釣魚臺的清幽高雅。淡泊名利,讓生活更美好。

  生活其實很簡單,我們只要少些爾虞我詐,多一些真誠相待,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淡泊名利,不要過以物質的追求,只要夠用就可。

  我們不需要過於物質的享受,要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才是我們一直不變的追求,拋開這些“金錢至上”的庸俗觀,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更需要的是一份恬靜,一份舒心、一份滿足、一份真誠。過自己開心的生活方式,請認準淡泊名利,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