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第一輪複習注意事項

  學習語文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用對方法做什麼事情都會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語文複習常見誤區

  誤區1:棄芝麻,得西瓜

  有的同學認為,語文能力是長期積累感悟所形成的,非一朝一夕所能提高。在他們的眼裡,語文簡直就是芝麻,其他容易抓分的科目就是西瓜。與其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提升幅度不大的語文,不如把時間與精力分配給容易得高分的其他學科。因而很多同學要麼只是跟隨老師安排複習,以保證不至於淡忘就行:要麼就乾脆放棄語文複習,連語文課上也在做其他練習,遑論課外花時間學習語文。這既是對語文課程特點和語文考試命題特點不瞭解的片面觀點,也是不明白學習心理特點和課程平衡造成的結果。語文能力固然是經過長期積累、感悟形成的,但在相對集中的時間裡,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訓練,語文成績在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的。再者。人的大腦左右半球分工合作,在較長時期內如果其中一邊大腦半球處於休息抑制狀態,就不利於全面激發智力發揮,即使全身心投入到能夠抓分的科目學習之中,這些科目所得到的分數,也未必能夠彌補因放棄語文複習而丟失的分數。

  高三各個科目的複習,應根據本人的學科基本知識掌握程度,做合理的安排,做到突出優勢科目,提升弱勢科目。使各科均衡發展。無論以往功底如何,絕不能放棄語文複習。

  誤區2:不知己,無計劃

  進入高三語文複習前,同學們一定要花時間充分了解自身語文學習和語文功底的現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全面準確地瞭解自己,才不至於盲目跟隨老師的複習計劃轉。瞭解自己語文學習狀況和語文功底現狀,就是了解自己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等狀況。瞭解自己有很多種方式,一是通過向瞭解自己的語文老師諮詢,二是分析以往自己語文考試試卷的答題狀況,三是分析自身記憶力的強弱、思維能力的強弱。從語文試卷答題情況,基本可以判斷出自己語文學習方面存在的缺陷。因為一般來說,某個知識點錯誤率越高,越說明該知識點沒有掌握好。自己的語文複習計劃,就是針對自己個人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學習和訓練。進入高三,語文複習的使命並非是要推倒重來、重新建構,而是要在原有語文知識基礎上的系統化、條理化,達到熟練牢固掌握知識,準確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目的。因此,個人複習計劃非常重要。只有針對自身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薄弱環節重點訓練,才能避免因全面出擊而分散精力。

  加強複習的計劃性,也是基於把握複習的主動權而考慮的。從學習心理的角度考慮,主動出擊的複習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盲目跟從的學習,往往使自身的中樞神經處於抑制狀態,使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

  誤區3:寧信書,不信師

  一方面,學生面對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茫然無措,希望有人給予他們點石成金的指頭;而另一方面,學生面對老師課堂上枯燥乏味的講解又萎靡不振,希望趕快逃離這寡味的課堂。好像老師的講解、安排的訓練似曾相識、於己無益,而實際答起試卷來,卻又是處處似是而非,無從下手。與其聽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不如自己翻看複習資料來得實惠,於是大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你講你的課,我看我的書”,出現了“寧信書,不信師”的現象。這固然與老師課堂教學能力有關,但作為高三學生,仍然僅憑個人興趣喜好聽課,不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麵臨的高考嚴峻形勢調整自己的聽課習慣,這將會制約語文應試能力的提升,與自己希望考上理想大學的初衷是相矛盾的。一般來說,老師經過長期的專業學習,有著比較紮實的專業功底,有充足的時間鑽研教材和教法,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瞭解高考命題的趨勢和答題的一般技巧,聽老師的課、按照老師的安排進行訓練,效果總比自己單幹要強得多。語文學習本身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語文課堂上不可能像理科課堂一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各種語文考試試卷命題看似與課本、課堂沒有多少聯絡,但試卷中所包含的知識、能力要求都來自課本,來自課堂,來自平常的訓練。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預期,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相信老師能夠幫助自己提高語文複習效率,才會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要求,完成訓練任務。

  相信老師而不盲從,主攻複習資料而不唯書本,聽課的同時基本按老師的複習計劃同步完成訓練任務,聽課與針對本人知識薄弱點進行強化練習相結合,語文成績必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

  誤區4:重積累,輕思維

  考前語文複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再現、鞏固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知識體系,達到熟練程度,在考試中能夠迅速、準確地按要求答題;二是通過閱讀、分析、綜合、概括、表達訓練,培養和提高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實現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的遷移,提高語文考試中閱讀文章必須具備的感悟力、理解力、表達能力:三是通過平常的各類文體的寫作訓練,提高審題、組材、謀篇立意、表情達意的能力,寫出較高水準的考場作文。很多同學明白語文複習的重要性,但是過於重視基礎知識的積累,忽略了思維能力的訓練,把大量時間精力投放到機械記憶一般知識上面,導致經過一段時間的複習。還是未能形成語文知識體系,語文能力也未能有明顯的提高。

  究其原因,一是以往形成的機械記憶習慣使然,二是不理解思維在語文複習中的優勢地位。思維是實現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橋樑。如果說語文知識是一粒粒的珍珠,那麼思維就是貫穿語文知識的絲線。人的思維活動具有目的性、概括性、間接性、能動性的特點。把握這些思維的特點,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複習的過程中,對包羅永珍的語文知識進行分類整理,歸納概括,綜合抽象,從中尋找出規律;或者運用已經掌握的基本概念,去解析複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誤區5:重分數,輕分析

  有些同學很重視考試的分數,分數高就情緒激動甚至忘乎所以,以為下個階段可以放鬆複習了:分數低就情緒低落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難以學好語文。考前固然要重視分數,因為分數畢竟是一把標尺。標誌著階段複習中知識點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但我們應該明白,一般考試,除知識點單元測驗外,基本上都是綜合試卷,而且由於每次的命題人不同、要求不一、試卷難易度各異,考試的分數並不完全等同於自己的語文能力。每次考試,既是對前階段複習的檢驗,又是對下階段複習的指導。如果冷靜、客觀、科學地分析語文答卷,就能夠從中瞭解語文複習中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的遷移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訓練程度以及答卷時的心理狀態、答題技巧,並據此制訂針對性的彌補措施,及時有效地進行復習。每次考完之後。不僅要認真聽取老師對全班同學答卷情況的分析,從中學習分析答卷的方法,還要借鑑高分同學的答卷,分析與高分同學答卷中存在的差異,向他們學習答題的技巧。

  高三語文備考建議

  1、目標與過程

  第一輪複習是整個高三備考環節中最主要的一環。之所以這樣講,理由有二。其一,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環。在這一時間段中,要有計劃、有目標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此後,再無這樣全面應對的過程了。其二,這是最深入、最系統的一環。在這一環節中,不僅會較為深入地探觸到各個知識點、能力點,而且還會關注到它們之間彼此的內在關聯,建立彼此關聯的網路。同學們依據以上目標,在這一過程中,當結合自我實際,合理有效安排好“過程”。同時還可以請相關老師看看,提出修改意見,力求讓此過程契合自我實際和班級整體安排的實際。這一階段,用時最長,從整體的狀況上,安排好個人學習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2、制定到踐行

  計劃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實際行動,充分利用每一秒鐘意味著生命的延長。不要再在忙亂中苦惱,有計劃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計劃、充分複習、突出重點。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時光在苦惱、迷茫與毫無節制的享受中荒廢。人是善變的,而白紙黑字卻永遠不變,違反了規劃,只會助長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後悔與自責。在茫茫大海中,人常會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帶好海圖和羅盤,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愛吃苦,只好給他鞭策與激勵,使人生不斷前進;人性本愛享樂,那就在辛勤耕耘後使他感到先苦後甜的無限樂趣並周而復始,進一步發現學習中獲得知識的快樂,學習過程帶來的探求研究之樂趣。一切提前計劃好,不會慌亂,不會緊張,留下的只有從容不迫與必勝的信心。

  3、循序以漸進

  整體的規劃做好了,區域性細節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學習安排看似是獨立的,又能保持與整體步驟的和諧一致。保證了過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目標。天天都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幹什麼才最有效,這樣,複習備考雖說是艱苦的,但心底卻總能漾起快樂。

  4、課上牽課下

  在處理“過程”問題時,還要注意處理好課上與課下的關係。首先,課下,自己要通過努力,將“龍”備好畫好;期待課堂,在課上得到老師充分的幫助,點亮龍“睛”,這樣,“龍”必會破壁飛出,整個複習就會“活”起來。其次,還有可能需要依據老師點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準備的“龍”。龍爪威猛,龍身騰躍,再配有灼灼雙睛,“龍”也自會飛騰而去。

  5、全域性想細節

  ①將基礎知識***語音、字形、同義詞辨析、成語、病句、文言文閱讀***安排時,既要注意專題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礎知識中許多能力點的落實需要記憶,但不能盲目記憶,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經常被誤寫為“事”,這主要是因為不瞭解“是”與“非”的關聯,“是非”在詞中是指矛盾,爭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經常被誤寫為“喧”,仔細推究就會發現“寒”與“暄”是意義相反的兩個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再誤寫誤用了。

  ③對於病句,要著重注意用足例句。對精選出來的例句要堅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戰略:辨就是能從結構性和語義性兩個層面辨別正誤;析就是能分析錯例屬於六種病句中的哪一類;改就是能將錯例修改正確,這一點雖然不是近年來高考的重點,但它非常有助於我們在正誤的比照中加深對各種病句型別的理解。通過三步走戰略,精耕細作,務求辨得準、析得清、改得正,從而真正做到精選精練,以一當十。只有這樣,才能跳出題海戰術,收到事半功倍的複習實效。

  ④寫作的改善,離不開詞彙量的積累。在字詞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進一步瞭解詞語意蘊,增強對詞語的敏感力。如“水光瀲灩”可以想象為描摹的是這樣的一幅圖景:最是那一片煙雨朦朧,輕輕盪漾在湖水中央,淺淺的暖暖的陽光溫柔的撫摸著一切,輕掬一捧清湜,看陽光跳躍在手心,反著美麗光芒……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一、端正態度

  儘管誰都知道語文很重要,但就現實來看,真正努力學語文的同學並不多,其原因主要是緣於同學中普遍存在的二種錯誤認識。

  1、認為語文拉分不大。

  這些同學似乎很精明,常拿語文和數理化比較,認為語文的拉分遠比不上理科。他們看到語文成績最落後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優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許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懸殊。這種比較從表面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經不起推敲,只看到了一面,沒有看到另一面。因為真正稱得上拉分的應該是總體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學之間的比較,看他們是否因為某一門功課的緣故而使總成績受到了影響,這兩位學生應該是具有可比性的。如果兩位學生總體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也就不具備可比性,那又何必比呢?再說,我們看拉分,不應侷限於個別與特殊,應著眼於整體與普遍,就全體看,在高考中,因為某一門理科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並不比因為語文而損失幾十分的同學多。每年高考,都會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語文只考八十來分,也會有一批學生語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之間的較為普遍的拉分是三十至四十分。而一門理科的較為普遍的拉分也就三四十分,這點大家可以通過去看前幾屆的畢業生的高考成績而得到證明。

  2、認為語文提高不快。

  語文的“廣”和“深”常令人望而生畏,以致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語文要提高比什麼都難。語文的學習好比在一湖水裡放鹽,明明放了很多,依然嘗不到鹹;不像有的功課的學習,好比在一碗菜裡放味精,放一點點就感覺很鮮。然而,鹽放幾天也許感覺不到,放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是一定可以感覺到的。語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確立一個怎樣的時間範圍。如果確定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課的;如果確定為一個月或者一學期,那就絕對不比其他功課慢。

  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語文學習的態度,確立了語文學習的信心,下面的學習方法才能對你發揮作用。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二、回扣課本。

  高三複習,時間有限,但同學們同樣需要重視課本,看一看,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背一背,做到“心中有本”。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三、 總結歸納。

  高三要想複習效率高,必須適時總結歸納。總結已做過的題,歸納做題方法及解題思路、設題角度及答題要點。多動手,勤總結。以點帶面,化繁為簡。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四、制定複習計劃

  制定適合自身的切實可行的語文複習計劃,做到天天有事做,時時有目標,不急不躁,保持適當的壓力。

  高三語文複習方法五、高考語文歷來先考,一定要樹立必勝信心,才能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