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伴性遺傳知識點總複習

  《伴性遺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二課本的內容,學生需要複習好相關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生物伴性遺傳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物伴性遺傳知識點***一***

  1、概念:是指在遺傳過程中子代的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方式。

  2、伴性遺傳的型別及特點

伴性遺傳方式 遺傳特點 例項
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最可能為“X顯”(男病女必病) 連續遺傳 抗維生素D佝僂病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最可能為“X隱”(女病男必病) 交叉遺傳 紅綠色盲、血友病
伴Y染色體 “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無窮盡,無女性患者”――最可能為“伴Y”(男性全為患者) 連續遺傳 外耳道多毛症

  基因位置的實驗探究與判斷:

  1.探究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

  ***1***在已知顯隱性性狀的條件下,可設定雌性隱性性狀個體與雄性顯性性狀個體雜交。

  ***2***在未知顯隱性性狀的條件下,可設定正交和反交實驗。

  ①若正反交結果相同,則基因位於常染色體上。

  ②若正反交結果不同,且子代性狀與性別有關,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

  2.探究基因位於X、Y的同源區段,還是隻位於X染色體上方法:純合隱性雌性個體×純合顯性雄性個體。結果預測及結論:

  ***1***若子代雌雄全為顯性,則基因位於X、Y的同源區段。

  ***2***若子代雌性個體為顯性,雄性個體為隱性,則基因只位於X染色體上。

  高中生物伴性遺傳知識點***二***

  一、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是男性高於女性,而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的發病率則是女性高於男性的原因:伴X-隱性遺傳的女性雜合子並不發病,因為她有兩條X染色體,雖然一條有致病隱性基因,但另一條則是帶有顯性的正常基因,因而她僅僅是個攜帶者而已。

  二、X、Y染色體上基因的傳遞規律

  1、有關性染色體的分析

  ***1***X、Y也是同源染色體 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雄性體細胞內的X與Y染色體是一對異型性染色體。它們雖然形狀、大小不相同,但在減數分裂過程中X.Y的行為與同源染色體一樣,也要經歷聯會和分離的過程,因此X、Y是一對特殊的同源染色體。

  ***2***X、Y染色體的來源及傳遞規律①X1Y中X1只能由父親傳給女兒,Y則由父親傳給兒子。②X2X3中X2、X3任何一條都可來自母親,也可來自父親。向下一代傳遞時,X2、X3任何一條既可傳給女兒,也可傳給兒子。③一對基因型為X1Y、X2X3的夫婦生兩個女兒,則女兒中來自父親的都為X1,且是相同的;但來自母親的可能為X2,也可能為X3,不一定相同。

  ***3***X、Y染色體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X和Y染色體都有一部分與對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關係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在X、Y的同源區段,基岡是成對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區段則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

  2、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上基因的遺傳同源區段上基困的遺傳與常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相似,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有差別。

  3.X、Y染色體非同源區段上基因的遺傳基因的位置Y染色體非同源區段基因的傳遞規律X染色體非同源區段基因的傳遞規律隱性基因顯性基因模型。

  判斷依據父傳於、於傳孫,具有世代連續性雙親正常子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子女正常雙親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規律沒有顯隱性之分,患者全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現象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具有連續遺傳現象舉例人類外耳道多毛症人類紅綠色肓、血友病人類抗維生素D佝僂病。

  高中生物伴性遺傳知識點***三***

  1、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1***根據性狀推斷遺傳病致病基因的來源及後代發病率,指導人類的優生優育。

  ①若一對夫婦中,女性患血友病,則建議這對夫婦生女孩。因為他們所生的男孩全部是血友病患者,所生的女孩雖為致病基因攜帶者,但表現型正常。

  ②若某患有抗維生素D佝僂病的男子與一正常女性結婚,則建議他們生男孩。因為他們所生的女孩全部是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而所生的男孩則正常。

  ***2***根據性狀推斷後代的性別,指導生產實踐。

  ①XY型性別決定***即雌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X,雄性為XY***的生物***如果蠅等***:若控制某性狀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則“雌隱×雄顯”的雜交後代中,具有顯性性狀的都是雌性個體,具有隱性性狀的都是雄性個體。如果蠅的紅眼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其隱性性狀為白眼,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的雜交後代中,紅眼的都是雌果蠅,白眼的都是雄果蠅。故通過眼色即可直接判斷子代果蠅的性別。

  ②ZW型性別決定***即雌性的性染色體組成為 ZW,雄性為ZZ***的生物***如鳥類、家蠶等***:若控制某性狀的基因位於Z染色體上,則“雌顯×雄隱”的雜交後代中,具有顯性性狀的都是雄性個體,具有隱性性狀的都是雌性個體。如家雞的羽毛蘆花***B***和非蘆花***b*** 是一對相對性狀,基因B、b位於Z染色體上,蘆花母雞 ***ZBW***與非蘆花公雞***ZbZb***雜交的後代中,非蘆花雞 ***ZbW***全是母雞,蘆花雞***ZBZb***全是公雞。這樣就可根據早期雛雞羽毛的特徵把雌雄個體區分開,從而做到多養母雞,多得雞蛋。

  2、基因在細胞中的存在位置如下所示:

  若基因在細胞質中,子代性狀與母本相同;若基因在性染色體上,子代性狀的表現與性別有關;若基因在常染色體上,子代性狀的表現與性別無關。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特點,根據題目給定條件設計實驗判斷基因位置。

  3、受精卵中的細胞質幾乎全部來自於卵細胞,所以如果控制性狀的基因位於細胞質中,子代性狀的表現都與母本性狀相同。因此如果一對相對性狀的正反交結果不同,且子代性狀都與母本相同,則該基因位於細胞質中。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