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世界地理常考的點

  在高二的地理的考試中,哪些是常考的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1***大氣運動概況。

  1***冷熱不均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異是大氣運動的直接原因。大氣運動的能量來自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造成高低緯之間的熱量差異,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由於地表冷熱不均,引起空氣上升或下沉運動,造成空氣密度的分佈不均,同一水平面上出現了氣壓差,最終導致了大氣的水平運動,產生了風。

  2***等壓線圖: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相等的各點的連線,叫做等壓線。人們通常用多根等壓線來表示水平方向上氣壓高低的變化,這樣的等壓線圖也被稱做"氣壓場"。氣壓分佈的五種基本形式:高氣壓:在等壓線分佈圖上,凡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高於四周氣壓的區域。高壓脊與脊線:在等壓線分佈圖上,由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高壓脊。高壓脊中各等壓線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脊線。低氣壓:在等壓線分佈圖上,凡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低於四周氣壓的區域。低壓槽與槽線:在等壓線分佈圖上,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域,叫低壓槽。低壓槽中各等壓線彎曲最大處的連線,叫槽線。鞍型氣壓區或鞍型場:簡稱鞍,是指兩個高氣壓和兩個低氣壓交錯相對的中間區域。

  3***水平氣壓梯度和水平氣壓梯度力: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氣,由於氣壓高低不同,地區之間就出現了氣壓差。水平方向上,單位距離之間的氣壓差,稱為水平氣壓梯度。等壓線密集處,水平氣壓梯度就大,反之則小。由於水平氣壓梯度的存在,產生了促使大氣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的力,這個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

  4***風的形成: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氣從高壓區向低壓區作水平運動,由此產生了風。由於地球自轉,凡地表的水平運動都要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運動方向發生偏轉。因此風的運動不僅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推動,還必須考慮地轉偏向力的參與,若是近地面的風還要同時考慮近地摩擦力的影響。①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風向:開始階段,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風開始運動的一瞬間,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於等壓線。此時地轉偏向力開始對風施加影響了,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在它的參與下,風向將發生偏轉。當水平氣壓梯度力與地轉偏向力的合力達到平衡狀態時,即合力為零時,空氣質點作慣性運動,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在高空平直等壓線氣壓場情況下,這樣的風是實際存在著的。②近地面的風向:近地面大氣平直等壓線氣壓場中,風的運動方向取決於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合力的方向。摩擦力始終與風的運動方向相反。當三個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時,空氣質點作慣性運動,此時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由高壓區吹向低壓區。③地面到高空風向的變化:近地面摩擦力的影響可達距地面1 500米左右的高空,並且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因而從地面到高空,隨高度的增加北半球的風向逐漸右偏,風向與等壓線之間的夾角越來越小,最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與此同時,風速也隨高度的增加而加大。

  ***二***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佈。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於平原上。平原地區的區位優勢: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絡和節省建築投資。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展。例如: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城市多分佈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佈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溼潤半乾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製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颱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瞭解它們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三***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於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絡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岩石圈,促進岩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於距海遠,海洋潮溼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乾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受海陸分佈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例如:中緯度地區***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在高山地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於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高二地理複習方法

  對區域地理的複習,一定不要只機械地重複一遍初中地理課本,而應重視對舊知識的加工、整理、重組和聯絡,建立知識框架與體系,並鞏固在影象或圖表上,並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為指導,結合高考訓練要求進行復習整理。鄙人結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區域地理複習的簡單方法與思路,供同仁們參考,便於學生複習,提高複習效率。

  第一、推出區域地理複習模式,便於全體學生複習歸納總結。

  一、自然地理特徵。複習的思路與內容是:位置特徵→地形特徵→氣候特徵→水文特徵→植被特徵→土壤特徵和礦產資源。需要說明的是在複習世界區域地理時,對土壤特徵一般不作分析。***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區域的位置和地形,往往決定這個區域的氣候特徵,而區域氣候和地形又往往決定區域的水文和植被,水文和植被往往決定區域土壤的形成***

  二、人文地理特徵。複習的思路與內容依次是:農業特點、工業特點、人口與城市特點。

  對區域地理的複習,方法看似簡單,但複習時掌握複習方法,理清複習思路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加強區域地理與系統地理的聯絡。

  例如,用南亞季風的高中地理知識,解釋南亞西南季風進退對南亞農業的影響。在複習東南亞地理位置時,一定要結合板塊知識,鞏固東南亞多火山、地震、滑坡、海嘯多發的原因。用風帶、氣壓帶的高中地理知識,解釋地中海氣候在歐洲南部分佈廣泛的原因等等。又如東亞季風氣候顯著,要注意知識的聯絡與高考要求的連線----⑴季風氣候的特點,⑵為什麼東亞地區季風氣候顯著,⑶東亞季風氣候南北差異和東西差異。完成這一點,在提前佈置的情況下,班內的優秀學生,能完成這一點,並在班內介紹、推廣。

  第三、每個區域考綱要求重點不一樣,操作時應有側重。

  在複習區域地理時,注意每個區域往往有一兩個重點。如東亞日本氣候及風性及海洋性特點。東南亞位置,特別是板塊中的位置,和東南亞地形特點及其成因是重點。又如非洲的氣候在赤道南北兩側對稱分佈及其成因等是重點。歐洲海洋性氣候及其成因等都是區域地理重點。完成這一點,應由教師主導操作。另外,在以主要國家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區域地理中,區域的概述複習為輔,國家地理知識重點。例如東亞概述部分:第一,對東亞每個國家做一兩句介紹。蒙古是以畜牧業為主的國家,朝鮮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第二、季風氣候顯著。但日本是東亞地理複習的重點。

  第四、在區域地理總結時,注意區域地理知識的類比和綜合。

  例如,在區域地理的複習中,有好幾個區域都有三地形區,北美自西向東縱列分佈著三大地形區,南美和它相似。澳大利亞也有三大地形區,也是自西向東縱列分佈著三大地形區,只是山地在東面。其實,俄羅斯也存在著三大地形區,印度存在著三大地形區。又如,東亞的季風和南亞的季風成因也可以進行類比等。通過類比和對比,便於學生鞏固掌握。地理知識的綜合分析,往往能揭示許多地理現象的本質和規律。例如自然地理要素的總和,人文地理知識和自然地理的綜合等等。


  要好好掌握,大家還想不想進一步學習高一更多精彩課程呢,名師主講視訊課讓你輕鬆學好高一的課程!高分從這裡開始!(點選圖片直接進入體驗學習哦!!!)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