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大題答題技巧

  做題靠基礎,答題靠技巧。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1.解讀材料,科學審題

  讀題幹-讀圖名-讀圖例、註記、經緯度-分析地圖-題干與圖表結合分析-分析設問。 ①題幹,一般包括材料、數字、圖表等。

  ②審問題,包括問題的設問角度、限制性條件、所屬的知識範圍等。

  ③題目不同,審題的側重點也就不同。有些題目較簡單,可從關鍵詞上突破題意;有些題目的材料較為複雜,需要從材料的內容上來把握題意;有時只有將上述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準確判斷;還有些題目需從問題入手,進行逆向推斷。高考題目的總要求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在審題時應以題意為中心,聯想所學的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和區域案例,要全面、準確閱讀所給材料,把握問題指向和設問角度,揣摩命題意圖與考查要求。

  2.資訊獲取與機智解讀

  提取資訊要全:窮盡一切圖文資訊,確保資訊無遺漏,特別是圖表材料要通過思維加工將圖形、資料資訊轉化為文字資訊。

  解讀資訊要準:要注意區域圖的準確定位,如經緯度定位、海陸輪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徵定位;從題幹、圖表中提取解題資訊;找出題乾和設問的關鍵詞和限定詞,辨析資訊的重要程度,找出關鍵資訊並進行合理判斷與推理,挖掘隱含資訊。

  運用資訊要活:運用直接資訊及隱含資訊對問題進行分析,思維要暢通、敏捷。

  3.解答技巧,實現試題內容與儲備知識間的內在轉化

  將試題內容與儲備知識建立聯絡,運用地理思維將知識重新組合、遷移轉化。一般解答思路為:根據經緯度、海陸位置準確定位→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及其地域聯絡***。其作用是通過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建立一條承接式思維鏈條,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時由於題目條件隱蔽,層層設障,沒有明顯的正誤傾向,只能依據條件去判斷、推理,在此基礎上要理清頭緒,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找出優勢條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於遷移知識,活學活用。課本上的案例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典範,因此,注意案例的遷移,做到活學活用,才能贏得高考。如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可聯絡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基塘農業;魯爾區的綜合整治措施可遷移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措施;美國"矽谷"發展的主要區位條件可遷移到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中關村、新加坡電子工業。內蒙古畜牧業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採取的措施,就可"遷移"阿根廷發展畜牧業所採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③開闢水源;④種植飼料。

  4.解答問題,草擬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維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據試題的設問指向闡釋事物、探討問題,做出正確解答。如以區域為資訊載體的題目要牢牢把握區域環境特徵,與區域環境特徵相背離的詞語要慎用。②解答問題一定要有大局觀,要清楚從哪些方面、哪些層次作答,而且根據要點與原理的邏輯關係,確定哪個要點需重點分析,哪個簡略闡述即可。③答題中要注意辯證分析問題,如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資源問題***開源、節流***、評價與影響***利與弊***、區位因素***自然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地理規律***時間變化與空間分佈***等。

  5.書寫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規範、合理,要正確使用地理術語***特別是關鍵詞***,要講究層次性、邏輯性,卷面要整潔、清晰。

  ***二***

  1.設問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現事物的形態或狀態。高考中特徵描述類試題,設問形式一般有“說明”圖中沙塵暴多發區的地表環境“特點”,“描述”圖示地區年降水量或地形區“分佈狀況”,“簡述”圖中某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從河流的長度、流域面積、水流速度、流量季節變化等方面

  “歸納”河流的“主要特徵”等。

  2.答題模板

  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的基本思路如下:

  區域空間定位***經緯網定位法和區域特徵定位法相結合***

  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和圖文資訊

  特徵分析***區域自然環境特徵包括區域內地形、土壤、氣候、河流、湖泊、自然帶、自然資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徵;區域人類活動的主要特徵包括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遊業等經濟活動的基本特徵及其主要成因等***

  梳理、組織語言,把握關鍵詞

  簡潔、準確描述

  3.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兩點

  ***1***要正確解答特徵描述類試題,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

  度,即從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徵:地形型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區名稱及分佈。

  ②地勢特徵:地勢起伏狀況***如西北高、東南低***,地勢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勢較高***。

  ③地表環境特徵:氣候***溼、熱、冷、幹***、植被狀況、土地型別***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徵:水量、汛期***長短、次數***、結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蘊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徵:發源地、流向與注入海洋,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多少、對稱與否***及河網形狀,上、中、下游的劃分,流經的省區、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區。

  ⑥氣候特徵:氣溫***季節變化、積溫、生長期***——熱量條件,降水***季節變化、乾溼變化***——水分條件,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如雨熱同期***。

  ⑦農業生產特徵:農業地域型別、主要農作物種類及分佈、農業部門結構、生產水平***商品率、機械化水平、生產經營方式、集約化程度、專業化水平***。

  ⑧工業生產特徵:地域分佈、發達程度、主要部門及結構、技術水平。

  ⑨區域特徵: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對位置***、自然環境特徵***地形、氣候、水文***、社會經濟特徵***農業、工業、貿易、旅遊、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線特徵:等值線數值高低、延伸方向、彎曲趨勢、疏密變化等。

  ***2***描述語言的組織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明確要描述什麼,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將地理問題和地理原理相對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層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專業性,關鍵詞不能丟而且要準確,儘量使用學科術語而不能口語化等。

  例如,描述某地的氣候特徵,首先要明確當地的氣候型別,氣候特徵是描述的內容和方向;其次,氣候特徵的描述主要可從氣溫和降水兩個角度進行,在描述時要考慮氣溫和降水的搭配,如是否雨熱同期等;最後,描述要用簡潔、準確的專業用語,如我國東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不能將其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相混淆,另外描述的關鍵詞要準確,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描述為“夏天高溫多雨,冬天少雨”是不全面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最低氣溫高於0℃,應該是“低溫”,且“冬季、夏季”不能說成“冬天、夏天”***太口語化***,因此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應描述為“夏季高溫***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