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散文閱讀理解
做好語文的每一個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⑴記憶是美麗的。我相信我有出色的記憶力。我記得三歲時候夜宿鄉村客店聽到的馬匹嚼草的聲音。我記得我的小學老師的面容,她後來到臺灣去了,四十六年以後,我們又在北京重逢。我特別喜歡記詩,寂寞時便默誦少年時候便已背下來的李白、李商隱、白居易、元稹、孟浩然、蘇東坡、辛棄疾、溫庭筠……還有劉大白的新詩:
歸巢的鳥兒,
儘管是倦了,
還馱著斜陽回去。
雙翅一翻,
把斜陽掉在江上;
頭白的蘆葦,
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
⑵記憶就是人。記憶就是自己。愛情就是一連串共同的、只有兩個人能共享分享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只有死亡,才是一系列記憶的消失。記憶是活著的同義語。活著而忘卻等於沒活。忘卻了的朋友等於沒有這個朋友。忘卻了的敵意等於沒有這個敵意。忘卻了的財產等於失去了這個財產。忘卻了自己也就等於沒有自己。
⑶我已不再年輕,我仍然得意於自己的記憶力。我仍然敢與你打賭,拿一首舊體詩來,讀上兩遍我就可以背誦。我仍然不拒絕學習與背誦新的外文單詞。
⑷然而我同樣也驚異於自己的忘卻。我的“忘性”正在與“記性”平分秋色。
⑸一九七八年春,在新疆工作的我出差去伊寧市,中間還去了一趟以天然牧場而聞名中外的鞏乃斯河畔的新源縣。一九八二年,當我再去新疆伊犁的時候,我斷然回答朋友的詢問說:“不,我沒有去過新源。”
⑹“你去過。”朋友說。
⑺“我沒去過。”我搖頭。
⑻“你是一九七八年去的。”朋友堅持。
⑼“不,我的記憶力很好……”我斬釘截鐵。
⑽“請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記憶,那一年你剛到伊犁,住在農四師的招待所即第三招待所,從新源回來,你住在第二招待所——就是早先的蘇聯領事館。”朋友提醒說。我一下子懵了。果真有這麼一回事?當然。先住在第三招待所,後住在第二招待所,絕對沒錯兒!連帶想起的還有凌晨趕乘長途公共汽車,微明的天色與眾多的旅客眾多的行李。那種熙熙攘攘的情狀是不可能忘記的。但那是到哪裡去呢?到哪裡去了又回來了呢?似乎看到了幾間簡陋的鋪面式的房子。那又是什麼房子呢?那是新源?我去了新源?我去做什麼去了呢?為什麼竟一點兒也不記得?
⑾一片空白,全忘卻了。
⑿不可思議。然而,這是真的。新源就是這樣一個我去過又忘了等於沒有去過的地方。這比沒有去過,或者去了牢牢記住然而沒有機會再去的地方還要神祕。
⒀我忘卻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一篇稿子寫完,寄到編輯部,還沒有發表出來,已經連題目都忘了***年輕時候我甚至能背誦得下自己剛剛完成的長篇小說***。當別人敘述一年前或者半年前在某個場合與我打交道的經過的時候,我會眨一眨眼睛,拉長聲音說:“噢……”而當我看到一張有我的形象的照片的時候,我感到的常常只是茫然。
⒁感謝忘卻:人們來了,又走了。記住了,又忘卻了,有的壓根兒就沒有記。誰,什麼事能夠永遠被記住呢?世界和內心已經都夠擁擠的了,而我們,已經記得夠多的啦。幸虧有忘卻,還帶來一點好奇,一點天真,一點莫名的釋然和寬慰。待到那一天,我們把一切都忘卻,一切也都把我們忘卻的時候,那就是天國啦。
18.文章第***1***段引用劉大白的新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6分***
19.請結合文章內容理解第***4***段中畫線句的含義。***4分***
20.文章第***10***段中作者連用問句,對文章表達有什麼作用?***4分***
21.文章開頭稱頌記憶,結尾卻又感謝忘記,這兩者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8.證明自己有出色的記憶力;表現“不再年輕”的作者對回憶的珍視、懷念***含蓄點出作者對自己老之將至的感懷***,與下文的內容相契合;豐富了文章內容,增添文采,使文章更有表現力。***一點2分***
19.作者“記性”很好,仍能清晰記得久遠的事,現在仍有好的背誦能力;但隨著年齡增長,“忘性”也使人驚異,對去過的地方,寫過的文稿以及和別人的交往都忘記得徹底,而且忘記得越來越多。***一點2分***
20.生動形象地寫出寫出自己的“忘性”,表現作者對自己記憶的懷疑和困惑;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對忘記的思考。***一點2分***
21.不矛盾。作者得意於出色的記憶力,強調記憶對於人的重要意義;同時認識到沒有什麼事能夠永遠被記住,必須坦然面對忘卻***啟示我們坦然面對遺忘、衰老,對人生中一切必然到來的事物欣然接受***;世界和內心已經都夠擁擠,忘卻可以給內心留出餘地,容納更多美好***我們需要忘記***。***1點2分。開頭未表明觀點扣1分***
***二***
①家鄉的田野,生長著一種我不喜歡的草叫沙蓬。村裡那些鄉親,幾乎都不喜歡這種草。冬去春來,有一些草,從地上針尖尖似的冒出來,沙蓬也以綠的姿態出現。只要有土的地方,它都會生長。看樣子,沙蓬的生命很頑強,它不但長在遠離農田的貧瘠土地上,還和別的一些草長在靠近莊稼的地畔,甚至長在肥沃的地裡,與莊稼分享農人撒在地裡的汗水和肥料。
②沙蓬露頭不久,莖稈就長出綠針。那時候,它是嫩嫩的、綿綿的、軟軟的,沒有鋒芒。放學後,奶奶交給我拔豬草的活,我快樂得如鳥兒一樣,提著筐子,跟幾個夥伴出去了,不用多長時間,一筐子嫩沙蓬提了回來,奶奶把大部分沙蓬留給豬吃,揀出一把,用清水洗了,給我做菜餑餑。現在想起來,奶奶當年做的那些菜餑餑,是難得的綠色佳餚,只是那時的我,卻沒有品出其中的滋味。
③過了春天,沙蓬也長高了,也長硬了。可以說,它是地上生長的一種異樣的草。夏末季節,這種草蓬炸成籮筐般大,它不再有破土而出時那種嬌嫩勁兒,而是渾身長刺,鋒芒畢露,不但人不可伸手觸控,連牛驢騾馬也敬而遠之。
④大自然的草,各有各的形象,有的迎風而立,有的見風就倒,特別是沙蓬,經不住秋風吹打,在白天,也在晚上,以球形的姿態,被風追趕著到處跑。小時候,在鄉村的日子裡,是沙蓬攆著我長大的。少年時我在鐵路上幹活,每天出去,都能見到沙蓬,鐵道的路肩上,走多長的路,它們都不會在我眼前消失。起風的時候,它們有時跑在你前面,有時抱成一團,攔住了你的去路,有時在你身後拼命地追趕,火車在鐵道上跑,它們在鐵道下面跑。那天,我看到一個獨特的景象:一大群沙蓬站在護網外,如天真而又充滿幻想的孩子,好奇地看著疾駛的火車。忽而一陣風過,他們便無人管束一般,如撒歡的野馬,有的跑到山窪裡,有的跑到水溝中,他們在背風的地方躲避著,好像跑得有點累了,歇在了那裡。
⑤終於在這一天,我改變了對沙蓬的看法,沙蓬不能迎風而立,是它的天性使然,它只能在風來臨時選擇逃跑,至於它最終的結局,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重要,它的宿命是一歲一枯榮。
⑥在我看來,百草中數沙蓬最脆弱。我發現,鄉村那些老百姓和我們這些外出打工的人,跟沙蓬一樣,都是弱勢群體,一生就這樣奔跑著、忙碌著。我們幹活,有時是漆黑的夜晚,有時是天剛破曉的黎明,有時在陽光炎炎的烈日下,有時在飄飄灑灑的雨中,有時在鵝毛飛落的雪天。無論多麼辛苦,我們都無怨無悔。
⑦人跟沙蓬走得是那麼近,有時候,人的一些作為,都被沙蓬看在眼裡。有一群人在揮汗如雨地幹活,為什麼有一個人站著不幹活,還指手畫腳地罵他們,不能好好說嗎?那天,我也在這群人中幹活,看到了這些沙蓬,也聽到了他們的話。有一名臨時工,聽到那個人的辱罵後,平心靜氣還了兩句,就被開除了。一旁的沙蓬,埋怨他不該像它們一樣鋒芒太露。
⑧長刺的沙蓬,註定命運好不到哪裡,因此我懷疑它們還是當年在鐵路邊看到的那群沙蓬嗎?還是說,童年的沙蓬一到成年就註定會以另一種姿態呈現?我想到了魯迅《故鄉》裡的閏土,少年時的機靈、自由,與中年後的木訥、順從,這難道就是造物的傑作嗎?但不管怎樣,它的確離我很近,近得我能嗅到它的味道,捧著它的靈魂,並期待在這個寒冷的日子,再次與它相逢。
***選自《散文百家》,有刪改***
10.請分析第④段畫線語句的表達技巧及主要作用。***4分***
11.文章標題“離我最近的草”有哪些含義? ***6分***
12.文章結尾作者為什麼會想到魯迅《故鄉》中的閏土?試作探究。***6分***
13.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兩項都選對給4分******4分***
A.作者起初不喜歡沙蓬是因為這種草常常與莊稼爭奪肥料,需要農人費力清除,而且它渾身長刺,鋒芒畢露,讓人無法接近。
B 沙蓬在“我”童年的生活中也不完全是不良的記憶,奶奶當時用它給“我”做的菜餑餑,就是那個年代裡最能給“我”安慰的美味。
C.作者把從鄉村到城市打工的人比作沙蓬,因為他們都是被忽視、被踐踏、被侮辱的物件,他們都無力也不願改變自己的命運。
D.文章以對沙蓬的情感態度的變化為線索,寫沙蓬也是寫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作者通過對沙蓬的描寫表達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同情。
E.文章在寫沙蓬和城市的弱勢群體時,也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其中,以“我”的視角看待他們,這樣寫更真實可信,更能使讀者產生共鳴。
答案:
10.表達技巧: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沙蓬”比作“孩子和野馬”,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沙蓬天真、自由的特徵。***2分***主要作用:與上文沙蓬留給作者不良印象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下文作者改變對沙蓬的看法作鋪墊,表達了作者對“沙蓬”快樂、幸福生活的狀態的喜愛和欣賞。***2分***
11.①與“我”童年生活最近:只要有土,它就會生長,隨處可見;兒時拔沙蓬回來奶奶做菜餑餑給“我”吃***2分***②與“我”少年的工作生活最近:走多長的路,它們都不會在“我”眼前消失***2分***③與“我”成年後的狀態最近:和“我”一樣,屬於弱勢群體,都是脆弱而被踐踏的生命。***2分***
12.①作者小時候在鐵路邊看到的鄉野中的沙蓬自由、天真、快樂,如同《故鄉》中的少年閏土;②成年後的沙蓬逆來順受,與中年閏土的貧苦麻木生活狀態很相似;③處於社會底層的人跟《故鄉》中的閏土一樣,一生奔波忙碌、勤勞辛苦,但始終都是被忽視、被踐踏、被侮辱的物件,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作者藉此表達了對弱勢群體命運的關注和同情。
13.BC***B項,錯在“就是那個年代裡最能給‘我’安慰的美味”,原文第②段結尾說“只是那時的我,卻沒有品出其中的滋味”。C項,錯在“不願改變自己的命運”一語,這一內容於文無據。***
- 高一語文散文閱讀理解
- 蠶絲粉的面膜功效
- 二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試卷
- 袁樞字機仲文言文閱讀答案
- 小學一年級摺紙貓臉
- 房建勞務合同
- 有關車站抒情散文作品
- 可樂雞翅的營養價值及熱量是什麼
- 清華大學生最愛的書籍推薦
- 手機支架的用法使用圖解
- 初三作文教學反思
- 解夢夢見搬桌子
- 最新五年級下學期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
- 關於成長的週記
- 桌上型電腦頻繁出現藍屏該怎麼辦
- 桌上型電腦無法開機風扇不轉怎麼樣解決
- 靜物花卉攝影作品
- 人教版四年級下學期語文第六單元試卷
- 五行屬水的人適合佩戴什麼
- 不做低頭族建議書精選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