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文化常識

  瞭解文化常識,做好語文考試準備。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1、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學派化人物有:韓非子。

  5、屈宋:指戰國時期的屈原、宋玉。

  6、揚馬:指西漢揚雄、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陳琳、劉楨、徐幹、阮禹、應瑒

  9、沈詩任筆:指南朝齊樑間的沈約和任?。

  10、初唐四傑: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時期著名的宮延詩人沈全期和宋之問。

  12、唐代詩人屬於邊塞詩派的有:王昌齡、岑參、高適、王之渙、李頎。

  13、張王樂府:指張籍、王建所寫的樂府詩。

  14、郊寒島瘦:蘇軾語,是對中唐詩人孟郊、賈島詩風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時南唐的兩個皇帝,中主李?和後主李煜。

  17、三蘇:是蘇軾、蘇洵、蘇轍。

  18、唐宋八大家: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軾、蘇洵、蘇轍。

  19、宋代詞人中屬於豪放派的有:蘇軾、辛棄疾。

  20、宋代詞人中屬於婉約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22、明代後七子:指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樑有譽、塗中行、吳國倫。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後七於的反對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巨集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和宋琬。

  27、宋詩派:即清代“同光體”詩人,代表作家是陳三立、陳衍。

  28、浙西詞派:清初詞派,以浙江秀水***今嘉興市***人朱彝尊為代表。

  29、陽羨詞派:清初詞派,以江蘇省宜興人陳維崧為代表。

  30、常州詞派:清中葉詞派,代表人物是張惠言。

  31、桐城派:清中葉最著名的一個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蘇州作家群:清初戲曲家群體,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戲劇家洪異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於1909年,發起人為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

  ***二***

  一、東風

  古詩中的東風一般是指春風,常含有生機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和辛棄疾《青玉案》中的“東風夜放花千樹”。值得注意的是,古詩中的東風常有這樣一些特殊的使用:***1***反襯“傷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渲染離別情緒,如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3***象徵專制者和造成悲劇的惡勢力,如陸游《釵頭鳳》中的“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4***比喻重要的條件,如杜牧《赤壁》中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和俗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二、南風

  古詩中的南風即夏風,常象徵欣欣向榮,多用於表達輕鬆愉悅的心境,如白居易《觀刈麥》中的“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南風有時還用於寄寓思鄉之情,如李白《寄東魯二稚子》中的“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詩中的南風常有這樣一些特殊的使用:***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劉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2***南風也叫“薰風”,如蘇軾的《阮郎歸·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

  三、西風

  古詩中的西風即秋風,常象徵秋之肅殺,大多包含著凝重的悲涼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詩中的西風常有這樣一些特殊的使用:***1***寄託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陰》中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2***感傷韶華已逝,如晏殊《蝶戀花》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3***渲染淒涼氣氛,寄寓身世之傷,如馬致遠《秋思》中的“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辛棄疾《水龍吟》中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蔣捷《虞美人》中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4***營造蒼茫、悲壯之美,如李白《憶秦娥》中的“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四、北風

  古詩中的北風即冬風,常用於象徵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詩人幽怨、悽苦的情懷。值得注意的是,古詩中的北風常有這樣一些特殊的使用:***1***渲染遊子懷鄉之思,如漢代無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2***抒寫傷別之情,如高適《別董大》中的“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3***比喻強勁勢力,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和鄭思肖《寒菊》中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三***

  ***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詞意思就是“生身母親”,與自己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生母”一詞通常是在有相對詞出現的場合下對舉使用,很少單獨出現。同“生母”相對的詞有“嫡母”、“庶母”“繼母”、“養母”、“過繼母親”等。過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稱自己父親的妾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稱父親的妻子為“嫡母”;

  男子已有子女而後續娶,原有的子女稱父親續娶的妻子為“繼母”或“後母”。當然,這些都是書面語言,至於口頭的稱呼,往往會因地域、方言、習慣及其它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其基本含義則不會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則與之有所區別。“先母”一般出現在社交場合,是對他人講到自己已謝世的母親時所用的敬詞,即“我的已經逝世的母親”,因此,“先母”必須是第一人稱用語。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才可以使用這個詞語。不論出於多麼敬重的心情,稱呼別人去世的母親都是不能使用“先母”這個稱呼的。“先父”的使用與此相同。對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兩人

  說起敬稱,有句話需要記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社交場合,說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說到自己的父母、兄長時,前面要加一個“家”字??家父、家母、家兄;

  說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時,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來表示謙虛。

  而說到別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時,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對別人父母的尊稱,而“家父”、“家母”則是對自己父母的謙稱。

  很明顯,“家父”、“家母”與“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家父”僅作子女對別人謙稱自己父親之用,別人萬萬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義,是稱對方親人時的敬詞,萬萬不可用在自己身上。

  敬詞與謙詞互相對應***如“令尊”與“家父”***卻不可互相替代,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需要時時記在在心上。

  ***3***“美輪美奐”房屋好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來,就不能隨意變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隨便改變其用法。

  常見於報刊之中的成語“美輪美奐”,就經常被用錯或寫錯。

  “美輪美奐”這一成語出於《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日: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輪,盤旋屈曲而上,引申為高大貌;奐,鮮明,盛,多。美:讚美;鄭玄注:“輪,言高大。奐,言眾多。”美輪美奐,形容房屋高大華美,多用於讚美新屋。

  例如:“學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賣國賊,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這個美奐美輪的漢奸住宅付之一炬。”

  可是,就是這麼明確的寫法和用法,很多人卻寫錯、用錯。

  先從寫法上說,這個詞其正確的寫法是“美輪美奐”,有時也寫作“美奐美輪”。因為並列結構型詞語的詞序,前後調換並不影響整體語義。

  另外,當“輪奐”連用,也可寫作“輪煥”;煥,則有“煥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曉》詩有云:“星河稍隅落,宮闕方輪煥。”

  而現實中卻有很多人寫成了“美侖美奐”、“美倫美奐”等,這些都是錯的。

  其次,從用法上來講,“美輪美奐”是一種美,然而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嚴格的規範。它專指建築物之眾多、高大、華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這樣寫道:“導遊帶著大家遊覽了美輪美奐的彩塑和壁畫。”“《千手觀音》舞蹈美輪美奐,感動了全國觀眾。”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有人在描寫女性貌美時,也敢用“美輪美奐”來形容。造成這些錯誤用法的原因在於,把一個只能用於建築的特定成語,任意擴大範圍,運用到非建築類的事物中去了。雖然隨著社會的變化,語言變化發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為很多人用錯,就可以寬容地認為其詞形詞義可以改變。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夠因為時代發展,就藉助讓詞語“發揮更大作用”的名義亂用。

  ***4***“莘莘學子”多少人

  首先從讀錯“莘莘”來說,這個字的確有兩個發音,然而,“莘莘學子”中的“莘”字應當讀“shen***陰平***”,而不是記者口中發出的“xin”。

  其次是“莘莘學子”一詞的使用錯誤問題。有很多詞語,人們大體上經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沒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實際使用中常常用錯。

  “莘莘學子”四個字連在一起,像個成語,其實不是成語,而是個自由組合的片語。

  “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比較寬泛。

  “莘莘”出自《國語?晉語四》:“周詩日:莘莘征夫,每懷靡及。”

  《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辭書均釋其為“眾多”之意,這樣,“莘莘學子”應是“眾多的學子”。

  如同上面提到的那個錯誤標題一樣,下面的例句也是因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錯,在“莘莘學子”前加了“一大批”、“許許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學子”後面加上了個“們”字,造成了詞意重複的錯誤。

  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許許多多來自中國的莘莘學子共同為祖國祈禱;

  一大批莘莘學子走出校門,成為祖國的建設者;

  莘莘學子們站在主席臺下,聆聽校長的講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錯誤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學子”前加上“一位”、“每一個”。因為“學子”和“莘莘”連用,意思就是“眾多的學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這類詞了。再用這些限定,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例如:作為一名莘莘學子,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每一位莘莘學子都應當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些用法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