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學語文,有積累是關鍵,表達是對積累的表達,所以一定要重視各個方面的積累。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孩子進入初中的學習後,很多不能適應,學習的主要科目一下子由小學只有語文、數學變為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一看課表,有的就蒙了,隨著年級的升高,物理和化學又作為新課程在增加,學習語文的時間相對減少,可是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和人文學科,不管是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還是對自己文化素養的提升,都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它本身也是一門重要的考試學科。所以大家都明白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必須性,但面對多學科的狀況,學習語文心有餘而力不足。學生中流傳著一句話:語文是主科中的副科。那麼,初中階段應該如何學會語文呢?

  一、記住基本知識

  1、生字掌握音形義,簡單的說就是會讀會寫,理解意思。

  2、詞語要理解意思,記住本意,理解語境意思,會根據需要應用。

  這兩方面的知識很簡單,也很難,因為簡單就忽略,所以往往掌握得不好。方法就是花精力去記住。

  3、文學常識。它是死的,只能靠記。

  4、古詩文,名言、諺語、俗語、成語等。這些需要平時的一些積累。看見好的東西要有意識的識記。

  5.古文,多讀多背,理解意思,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虛詞和常用的實詞。增強文言文的語感,為高中學習語文奠定基礎。小學文言文很少,初中每冊也通常是一到二個單元,高中則差不多佔了一半。

  6、記住語文的一些基本知識點,如:表達方式,文體知識,修辭方法及其作用,基本的語法知識等,這些就好比數理化中的公式定理一樣,考試的時候不會考專門的定理公式,但卻要應用它們。而我們在學習語文上很多學生忽視這些知識。

  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1、上課一定要專心,以課文為藍本,學習如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豐富自己的感情,深化自己的思想認識。並積極參與拓展訓練。

  2、多讀書,廣泛的涉獵各方面的知識。

  3、閱讀文學作品要聯絡生活實際和自己的情感體驗,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4、完成閱讀題要領:分辨文體,理解內容,結合適當的文體知識答題,注意基本的答題格式的要求,注意不同題型的語言要求。

  三、寫作能力

  掙錢是為了花錢,積累的一個方面也是為了表達。寫作能力就是在語言文字的積累,思想認識的積累和情感體驗的積累以及人生經歷的積累的基礎上,把那些東西用文字表達出來的能力。

  1、語文課後和自己閱讀某種書籍後,有感觸就立即寫下來。

  2、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3、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不過,寫作的關鍵不在於掌握多麼高深的寫作方法、技巧,而在於把自己的真實生活用文字表達出來,尤其是初中生,如果他們能夠用“我筆寫我心,我筆書我懷、表我情,”寫出來的文字就會越來越好的,切忌為作文而作文,弄得孩子把寫東西看成了一個大難題。

  學語文,有積累是關鍵,表達是對積累的表達,所以一定要重視各個方面的積累。尤其是初中生,積累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關初中生語文學習方法推薦: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的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更重要,因為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一個人終身受益。《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培養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圍繞這一總目標,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認真書寫的習慣。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優秀的書法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鼓勵他們寫一手好字。有的學生字跡潦草,東倒西歪,亂作一團,極難辨認;有的學生書寫不規範,隨意增減筆畫,用同音字和形近字代替本字,錯別字連篇;有的學生不注意筆畫筆順和間架佈局,書寫缺乏美感。針對初中學生書寫質量差、重視程度低的現狀,我們要督促他們書寫規範,不寫錯別字;要求他們書寫工整,容易辨認;指導他們練習寫楷書,力求美觀漂亮。

  預習自學的習慣。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們發現,相當多的學生沒有養成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上課喜歡當聽眾,被動接受老師講解的知識,難以開展課堂討論,學生很少有自己的獨特理解與感悟。因此,上新課前,老師要佈置學生預習和自學課文,讀一讀課文原文,查一查生字生詞,畫一畫精彩句段,理一理結構脈絡,想一想課後練習,記一記疑難問題,找一找相關資料。如果學生課前沒有來得及預習,教師要抽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預習和自學。學生一旦養成了預習和自學的習慣,他們會主動地去理解和探求,感受學習的快樂。有了預習和自學的基礎,課堂討論才會更容易開展起來,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才能夠走向深入。

  經常誦讀的習慣。對課文的熟讀和背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融會貫通,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對學生的寫作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早讀時間,要讓學生放聲朗讀。課堂上,要通過範讀、齊讀、默讀、速讀、分角色朗讀、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質疑,在讀中品味藝術特色,在讀中訓練創造性思維。此外,還可通過班內作文交流、詩歌散文朗誦會、課文背誦比賽等方式,提供朗讀訓練的機會,培養學生朗讀的興趣和能力。

  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遇到生字難詞、成語典故,都不要輕易放過。可以向老師請教,但是又不能依賴老師。最好的辦法,就是養成查閱字典、詞典的良好習慣。我對歷屆學生都有一個要求,每個人至少必須準備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或《現代漢語小詞典》,在預習課文和完成作業時,對不熟悉的字詞,翻一翻詞典,理解其讀音、意義和用法。字典、詞典,是不說話的老師,我們在閱讀時遇到詞語方面的疑難問題,隨時求教,將會受益不淺。

  勤做筆記的習慣。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講的都是在讀書過程中動筆做筆記的重要性。學生做筆記包括做課堂筆記和課外閱讀筆記。課堂筆記可以儘量做在書上,主要採用圈點批註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為課後複習鞏固打好基礎,還能使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地聽好課。課外閱讀筆記則應準備專門的筆記本,筆記內容靈活多樣,如摘抄優美詞語、名言警句和精彩語段,梳理結構脈絡,把握中心主旨,分析寫作特色,抒寫讀後心得,製作讀書卡片等,它有利於學生豐富語言材料,積累寫作素材,拓展知識面,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廣泛閱讀的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大量地閱讀可以開闊視野,淨化心靈,陶冶情操。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產生濃厚的讀書興趣,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通過建立班級圖書角、組織徵訂報刊雜誌、開展名著閱讀活動、組織課外古詩詞背誦、舉辦讀書成果交流會、展評課外閱讀筆記等活動,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勤於練筆的習慣。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寫作練習量不夠。指導學生作文的根本,是要讓學生養成勤於練筆的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鼓勵學生堅持課外自由練筆,可以寫讀書筆記、隨筆,也可以寫日記、週記、片段作文,形式隨意,內容廣泛,不拘篇幅。我鼓勵他們寫體驗性作文,抒發真情實感;寫思考性作文,發表真知灼見;寫想象性作文,訓練創新思維;寫話題性作文,培養寫作個性。對學生自由練筆的情況,我每週檢查一次,寫得好的,不僅大力表揚,而且在班內交流展覽,推薦給校園廣播站播送,推薦到學校文學社社刊上刊用,向各級各類報刊雜誌投稿。“習慣成自然”,學生練筆的時間多了,筆頭越寫越活泛,表達越來越流暢,不再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了,寫作的技巧豐富了,作文的個性化和特色化也鮮明起來。

  整理錯題的習慣。每次作業和考試之後,老師們都要花時間進行評講。大多數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有的題練過一次又一次,老師也強調過一次又一次,但是,有的同學始終要出錯,讓老師們很傷腦筋!解決這一難題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準備一個改錯本,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做題出錯的情況進行自查自糾,將出現的錯誤及正確的答案整理在自己的改錯本上,讓學生經常複習反思,爭取類似的問題今後不再出錯。通過不斷地找錯改錯,經常性地提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轍,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從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質疑問難的習慣。上新課之前,老師要佈置學生預習和自學課文,鼓勵他們在預習中獨立思考,發現並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對課文文字的個性化理解和獨特感受,允許他們就課文內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寫作特色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允許他們對老師的分析講解提出質疑和批判,鼓勵他們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對於學生的片面觀點和錯誤認識,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依靠學生集體的智慧來加以矯正。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有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思考,有利於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從學會走向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