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美國一課說課稿

  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 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區域地理—美國》。整個說課我將分為五個部分進行講述。這五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是來自於高中區域地理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區域地理重點內容,既有獨立的知識點,又和必修內容有著密切的知識上的聯絡。因此,在課堂上既要學習新知識,又要及時總結歸納和提高。本節內容將劃分為兩大板塊來深入學習美國。第一板塊是美國的位置範圍及其自然地理概況;第二板塊是美國的人文地理概況,重點分析其工農業的區位條件,最後將對美國進行總體評價。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夠描述出美國位置與範圍。

  ***2***學生能說出美國主要的氣候型別及分佈。

  ***3***學生能分析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能夠歸納總結地理規律。

  ***2***通過描圖的過程,學會了學習區域位置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建立正確的認識觀 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三、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1***美國的地形地勢及對氣候的影響

  ***2***美國主要的氣候型別及其分佈

  教學難點: 美國的地形地勢及對氣候的影響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說說

  四、說教學方法

  為了使教學貼近學生實際情況,更好地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在學習本節內容

  時抓住“指導學生學法,重視學習過程”這個核心來設計教學方法。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解提問、圖片演示、總結歸納。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

  環節。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重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六、說教學過程

  ***一***圖片演示,匯入新課

  我採用圖片演示,匯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現多張美國的自然景觀圖片;同時為後面設定一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

  ***二***講授新課

  ***1***位置與範圍

  展示《北美洲地圖》,讓學生找出美國的位置。再讓學生翻開《世界地理圖冊》中美國的地圖,找出美國的大致範圍。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美國的輪廓。之後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畫出美國的範圍,也就是大致所跨的經緯度,其他同學在下面描摹標畫。然後教師再進行總結。

  學習完美國的位置和範圍之後,將會從它的自然地理概況進一步認識美國。

  ***2***地形地勢

  展示美國地形圖,並簡單地介紹這幅地形圖,然後再請一個同學說一下美國

  本土主要的地形,之後教師再總結。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美國本土的地形地勢,通過《沿40°N的美國地

  形剖面圖》,總結出美國本土的地形地勢特徵。讓學生明白在分析一個地區的地形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描述:①地形的名稱;②說明其屬於5大地形中的哪一種;③地形的分佈特徵;④概括地勢特徵,之後教師再詳細總結。

  在學習完美國的地形地勢後,以問題的形式進入美國地形地勢特徵會對它的

  氣候型別產生的影響的學習。

  ***3***美國的氣候

  展示《美國的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圖,讓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影響美國氣候的是那三大氣流?

  問題二:美國的地形對氣流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請學生回答之後再總結。

  展示《美國的的氣候分佈圖》和《美國的地形對氣候的影響》,讓學生找出美

  國的主要氣候型別及分佈,並在教師的指引下分別從東、中、西部的地形特徵,來分析它們對氣候的影響,之後教師再進行總結。

  在學習完了氣候,接著就學習美國的主要河流與湖泊。

  ***4***美國的河流與湖泊

  展示《美國水系圖》,讓學生說出美國本土的主要河流及湖泊,並請學生根據東西部的地形分析一下河流的水文特徵,之後教師再總結。

  ***四***課堂小結:

  在課堂結束前的2到三分鐘,我會進行小結與作業佈置,主要總結本節課

  所學的內容,重點與難點,以及佈置練習或作業,叫學生做好複習和預習工作。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採取框架式結構,讓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方便學生認知強化。

  六、結束語

  本節課我根據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果完畢,謝謝!

  ***二***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它在經濟、軍事、科技等許多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國家特點十分突出。因此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美國具有極強的學習和研究價值。

  本節課主要講述美國的兩部分內容:***1***移民國家與多元文化;***2***農業現代化。

  ***1***移民國家——重點介紹了美國民族構成特點,不同種族民族在美國各行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對內容的學習,要讓學生意識到世界多元化對美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2***農業現代化——重點介紹了美國的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地區專業化、機械化。在美國,農業帶的形成和分佈都是綜合考慮和利用了地形、氣候、土壤、人口、經濟等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結果。因此,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在考慮農業問題時要綜合分析各種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對學生進行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綜合意識形成教育。

  2、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①.能夠通過查詢地圖指出美國的領土構成及其地理位置;

  ②.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③.理解美國農業生產的佈局與特點及美國農業帶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的關係。

  ***2***、能力培養點

  通過學生課前預習,角色扮演、查詢資料、讀圖分析、課堂講解等活動,使學生掌握美國的人種構成及農業發展特點。

  ***3***、情感體驗點

  ①.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②.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教學重點

  ①.美國的領土構成及其地理位置。

  ②.美國的種族構成。

  ③.美國的農業發展特點及美國農業帶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的關係。

  4、教學難點

  揭示美國農業帶的分佈與地形氣候的關係。

  二、說教法

  教學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是教學過程的導演,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所以必須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後”的原則。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我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探究教學法、利用多媒體電腦直觀演示法和氣氛高漲的角色飾演法,先學後教,使用探究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教師給學生提供資料,包括圖片、文字等,讓他們通過閱讀材料、觀察圖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分析理解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關係,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樣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所以本人主要採取了

  1、讀圖法;2、直觀教學法;3、探究式教學法;4、啟發式教學法。

  三、說學法

  七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知識及學習世界區域的基本方法,所以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構建知識結構。

  採取多媒體教學並不是用多媒體代替課本,讓學生脫離課本。例如我要求學生齊讀課本重要文段,或自學答題,不要讓學生從沒翻書。地理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即學習共同體中平等的首席,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採取如下的學習法:

  ***1***合作學習法;***2***討論式學習法;***3***師生互動學習法;***4***自學法。

  四、說教學過程

  美國是一個距離學生遙遠但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又能經常接觸到的國家,所以本節雖為新授課,但在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美國的一些基本國情,我要做的就是根據地理新課標的要求, 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因此,本節課的設計以跟隨訪美為主線,針對行程安排、所見所聞提出問題、合作探究並解決問題,以此方式向大家介紹美國的地理位置、領土構成、人種及農業發展特點。這種方式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宣洩和釋放,為學生拓展了創新思維的時空領域,實現了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