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題

  在即將到來的單元考試,同學們要如何準備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殆***  *** 輒***  *** 環謁***  *** 轡頭***  *** 宦遊***  ***

  2.填寫:

  ⑴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

  ⑵成語“擇善而從”是根據《論語》中哪一則而來的?

  ⑶元方駁斥來客的兩個句子是:

  ⑷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的一個語句回答***

  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⑹《詩五首》的五位作者中,屬於晚唐時期的詩人有

  3.將下列對應內容連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商隱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張泌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王勃 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淮上與友人別》鄭谷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寄人》劉禹錫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4.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⑴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可以: ***

  ⑵學而不思則罔***罔: ***

  ⑶友人慚,下車引之***引: ***

  ⑷寧可以急相棄邪***寧: ***

  ⑸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賓客: ***

  ⑹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市: ***

  ⑺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無為: ***

  ⑻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闌: ***

  5.譯句。

  ⑴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⑵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⑶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⑷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⑸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6.孔子提倡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和態度?請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7.《〈論語〉六則》中的有些話已成為成語,請舉出兩例:

  8.《傷仲永》一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9.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一個人?

  10.《木蘭詩》一文敘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全詩可以分為 四個部分,全文是按 順序來寫的。

  11.“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一句點明瞭 和 ,其中已隱含惜別的意思,氣象雄渾開闊,為全詩奠定了 的基調。

  1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會使人產生怎樣的聯想?說說你的感受。

  ⑴風煙望五津

  ⑵病樹前頭萬木春

  13.劃分下列詩句的朗讀節奏。

  ⑴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⑵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⑶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第二部分:

  ***一***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④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⑤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給下列加點詞注音,並解釋其含義。

  ⑴不亦說乎*** ***

  ⑵人不知而不慍*** ***

  ⑶學而不思則罔 *** ***

  ⑷思而不學則殆*** ***

  ⑸默而識之*** ***

  15.指出下列語句中“之”的用法。

  ⑴學而時習之*** ***⑵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

  ⑶默而識之*** ***

  1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接,請從文中找出三個或三個以上與“華而不實”中的“而”意思相同的語句。

  17.翻譯下列語句。

  ⑴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8、下列語句中表示使學習方法的有***   ***

  A.學而時習之  B.溫故而知新  C.學而不思則罔  D.思而不學則殆  E.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F.擇其善者而從之

  ***二***

  卿卿復卿卿,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 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 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旦 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 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 鳴啾啾 。

  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問女何所憶***           ***

  ②旦辭爺孃去*** ***

  ③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

  20.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是什麼?

  21.畫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寫什麼內容?

  22.兩組“旦辭……暮宿***至***……”寫出了 。

  23.兩組“不聞……但聞……”寫什麼景象?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4.第四段主要寫什麼?為什麼略寫?

  第三部分:

  將《木蘭詩》改寫成一篇故事,有關戲曲、動畫片等改編作品可以作為參考。題目自擬,字數不限。寫作時注意下列幾點:

  ⑴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⑵有些情節,如木蘭的軍旅生活,可以依據原作想象發揮,寫得更詳細一些。

  ⑶語言儘可能明快、生動。

  答案:

  1.略 2.⑴思而不學則殆。⑵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⑶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⑷不使學⑸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⑹李商隱、鄭谷、張泌 3.略 4.⑴可以把他當作⑵迷惑不解⑶拉⑷難道⑸當賓客對待⑹買⑺不要做⑻欄杆 5.略 6.略 7.溫故知新、不恥下問、擇善而從等 8.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矣。 9.急功近利、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等等。 10.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征戰、木蘭還鄉;時間 11.送別的地點、杜少府上任的處所、樂觀開朗 12.⑴這裡寫的是詩人的想象,意思是從蜀州可以於風煙瀰漫之中望到五津,為下文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調。⑵名詞作動詞用,表現了萬木爭春的生機勃勃景象。一改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變為慷慨昂揚的氣慨。 13.略 14.略 15.⑴代所學知識⑵代孔文子⑶代學習所得 16、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7.⑴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是可以做老師的。⑵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當我的老師。 18.AB 19.①思念②早晨③只 20.父親年老無力從軍,家中又無長兄,同時考慮到天子徵兵是保衛國家的大計。 21.排比。木蘭急切操辦行裝,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22.征途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 23.宿營地空寂荒涼的景象,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細膩情懷。 24.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的生活。由於詩的重點不在於誆歌主人公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於頌揚她勇於獻身不圖榮華富貴的高尚情操,所以對戰場和戰爭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