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外古詩

  八年級語文古詩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人類藝術的精華。其語言精練,字字珠璣,內容精深,意味無窮,千百年來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學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八年級語文下課外古詩

  1.《贈從弟》***其二*** 劉楨 漢末

  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初

  城闕***què***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唐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唐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7.《無題》 李商隱 晚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8.《相見歡》 李煜 五代南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9.《登飛來峰》 王安石 北宋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自***緣身在最高層.

  10.《蘇幕遮》 范仲淹 北宋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八年級語文課外古詩長歌行賞析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今譯

  早晨,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等待在陽光下晒乾。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灑滿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現出一派繁榮生機。

  常常擔心瑟瑟的秋天來到,花和葉都變黃衰敗。

  千萬條大河奔騰著東流入大海,什麼時候才能再向西流回來?

  少壯年華時不發奮努力,到老來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詞釋義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晞:晒乾。

  陽春:生長茂盛。

  布:散佈,灑滿。

  德澤:恩澤。

  焜黃:枯黃。顏色衰老的樣子。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裡可以按古音讀作cuī。

  徒:白白地。

  解題

  《長歌行》是南朝宋代文人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詩,是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名篇。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種體裁, 歌行體的簡稱,詩歌的字數,和句子的長度不受限制。

  長歌行是指“長聲歌詠”為曲調的自由式歌行體。

  衰:,讀cuī.古時候人們讀的沒有shuaī這個音。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一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餘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儲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

  注評

  『青青園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動詞,等待。日:太陽。晞:天亮,引申為陽光的照耀。○描繪葵的形象。託物起興。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春天的太陽散佈恩惠。 陽春:溫暖的春天。布:動詞,這裡是散佈的意思。德澤:恩惠。春天把陽光、雨露帶給萬物,因而說是一種恩惠。萬物:大地上的各種生物。生光輝:形容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對春天的禮讚。

  『常恐秋節至,焜***kūn***黃華***huā***葉衰』 常:副詞,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和一貫性。時常。恐:動詞,擔心。秋節:秋季。至:動詞,到。秋氣肅殺,萬物多因長成而趨於衰敗、死亡,故爾擔心。焜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同“花”。衰:衰老,衰敗。○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過程。不由得生出種種感觸。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朝東、向東的意思。海:大海。何:疑問代詞,用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起修飾作用。常用來表示對時間、處所、事物的詢問。時:名詞,時候。復: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某種情況的再現。可譯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西、朝西。歸:動詞,回。這句意思是光陰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由季節轉換聯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少年時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傷嘆氣了。少:少年時期。壯:成年時期。合起來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儘量使出來。意即勤奮。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時期。徒:副詞,表示動作的施行沒有取得成效一。可譯為“空”。傷悲:悲傷。歸結為關於生命價值的感悟,情景動人。

  其中最有名的詩句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鬥,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簡析

  這是一首詠歎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託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讚,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讚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晒乾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鐘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於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顧已逝的年華時,不因虛度時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無成而羞愧;這樣,在他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就可以坦然地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人世間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首《長歌行》不同於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它是一首唱反調的詩,是一首難能可貴的佳作。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葵

  “葵”作為蔬菜名,指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詩經·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本詩“青青園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種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簡稱.“葵”,用蒲葵葉做成的扇子稱“葵扇”

  衰:

  為了押韻,這裡可以按古音讀作--cui,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採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蒐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全詩賞析

  本詩的前六句,揭示出春榮秋枯這個自然規律。這六句詩,主要寫自然界植物花草的榮枯變化,以託物起興的方法,為過度到珍惜時光作鋪墊。

  七、八句用生動巧妙的比喻,來揭示時光就像流水一樣不會倒轉,人老了就不會再年輕這一客觀規律,從而突出人應珍惜寶貴時光這一中心意思。比喻貼切,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使詩句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最後兩句則進一步指出,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有所發明創造,就應該從青年起努力學習,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否則便會虛度歲月,一事無成而空自悲嘆!這兩句詩是古代詩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生格言,對於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仍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全詩看起來平淡,都是些當時年間的口頭用語,但仔細體味,就會覺得意味深長,乃是在平淺的語句中寄寓著不平凡的內容,詞淺意深,淡而多味。讀過之後,很受啟發。

  名句賞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本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因為它們都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的厲害。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少年時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鬥,反而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之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努力向上,牢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警訓,催人奮進。

  中心

  前四句通過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歸海說明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且一去不復返,後一句直抒胸臆,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