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的學習方法

  初中的科學是小學科學的延伸,在內容上不僅增加了新內容,而且還對以前內容加深了,所以和其小學的學習方法將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顯著特點之一是概念多且抽象,概念間關聯密切、系統性強;因此要學好科學就要靠理解作基礎,應用消化解決實際問題作保障。在中考中科學佔的比重大,區分度大,科學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中考的成敗,故有“得科學者得中考”一說。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很多科學學習困難生的出現,很多同學在科學學科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收穫確是不大,更有甚者,部分同學對科學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學不好科學。

  作為一名長期在知名民辦初中教學一線的科學教師,我認為初中科學看似複雜,內容多,實際難度並不大。只要有信心,方法得當,任何一位同學都能學好科學,在中考中取得160分以上的成績。以下就是我平時跟所帶學生提供的一些學習方法,僅供參考,與君共勉。

  第一,“看書不做題,做題不看書”。

  作業,就是為了檢驗最近學習掌握的情況,加深其記憶。在我平時觀察發現,有很多同學在做習題的時候,喜歡把參考書、課本、筆記攤開在一起,遇到公式、概念等需要識記的部分,腦筋都不動得照搬。其實他這樣就白白喪失了一次記憶的機會。對於科學的一些概念多用一下,就能自然而然的記住了。

  第二,“合理安排時間,獨立完成作業”。

  平時的家庭作業,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基礎的,應盡力經過獨立思考而完成,讓自己切身體驗思考的過程。儘管通過他人的幫助,能夠較快的完成作業,節省了不少時間,可每次考試過程中都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缺少了平時的經驗,那就要在考場上補回這段時間,這就表現為“解題速度慢,來不及完成”。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做作業的時候,就應當以應考的心態來面對。

  第三,“重視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或許是學習壓力大,學習時間緊,讓學生們不得不抓緊時間去完成每天的作業,有時太注重了完成的數量,反而忽視了完成的質量,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面對。只講究完成作業,只要答案對了就算結束,甚至答案錯了也無動於衷。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從老師的觀點來看,除了檢查答案是否正確之外,更注重學生解題的思路是否清晰,過程是否規範,可這些在許多作業的頁面上很難體現出來。所以,提醒各位同學,在平時完成作業的時候,對於解題不順的地方,一定要主動去詢問老師或同學。

  第四,“學會訂正,懂得歸納總結”。

  對於每次批改中,出現錯誤的地方,大部分同學都會很自覺地去訂正。據我觀察,他們大部分的第一反應是,先去檢視周圍同學中正確的答案,這一點無可厚非,可接下來的做法,卻有點不太負責:很多同學會直接把這正確的答案擺在桌前,直接照搬在自己的糾錯本之中,被老師撞見而責問之後,還會堂而皇之的回答道,這是訂正啊!對於他們來說,訂正的題目,就是因為不會而做錯,抄答案,那也是理所當然的。問題是,這些錯誤的題目並沒有真正的理解,當再次出現的時候還是會錯。我們應該遇到錯誤,不能忽視,自己找出問題的所在,而後有目的的去查詢資料,多做一些類似的習題,通過針對性的練習,儘快彌補這塊漏洞。

  第五,“保持對科學學習的強烈興趣和熱情”。

  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科學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本人所執教的班級有兩位同學,非常典型。同學甲,學習態度很好,上課聽講非常認真,記筆記很勤快,課後也做很多練習,週末還參加了各種培訓班,做了很多習題。但科學成績總是在120—140之間徘徊,不能達到優秀的水平。同學乙,活潑好動,喜歡擺弄各種工具,上課最喜歡老師做實驗,但比較懶惰,基本不做筆記,僅僅完成老師佈置的練習,從沒參加過任何形式的課外培訓,但是他的科學成績卻始終能保持在160分以上的水準。初看下來,整個情況似乎不太合理。但是在學習心態上的差異是成績差異的最大原因。甲同學是把學習當成任務,為了得高分逼迫自己學習。在上課時忙著記錄各種知識點,不關注老師正在做的有趣的實驗,老師講各種有趣的故事也難博之一笑。課後試圖通過題海戰術把自己變成解題高手。而沒有對科學學習的熱情。甲同學在初一時就向高年級的學生中打聽到“科學比較難學”,接觸科學學習後幾次沒有考好就失去信心,久而久之轉變為 “怕學科學”;故科學學習對她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試問這種心態只能學好科學呢,乙同學恰好相反,儘管他不是很勤奮,但他對科學充滿了興趣,上課的效率極高,關注老師每一個實驗,每一個問題,儘管平時做題不多,他總能舉一反三,不懂得問題馬上找到老師提問,不搞清楚誓不罷休。因此他花的時間精力不多,卻總是能取得好成績,在旁人看來,他學的非常輕鬆,簡直就是天才。所以我在執教的時候,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心理調節好,學習科學事半功倍。

  二

  與其他學科相比,科學課更注重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教材中,許多內容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現象入手,然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逐步探究其科學實質,因此,學生平時要有一雙“科學眼”,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科學。所以學好科學的第一步,學生應注意從生活中獲得知識,結合生活實際來思考科學問題,科學課中不懂的知識點和錯題可歸納在一個本子上,平時需要查閱時可及時翻看,一目瞭然。

  不管處於哪個學習階段,預習和複習十分重要,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建立自己的分類資料袋---把前面學習時各章節知識框架的筆記,按其所屬的知識領域分類裝訂,預習時,針對即將學習的某一領域的新知識,複習原來所學的相關內容,效率就更高了。建議學生每學完一章,要對照課本進行細緻的重難點歸納,並加以複習,在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只有這樣吧,才能運用自如。

  綜合來看,初一上的科學總共分四章,第一章重點難點在科學測量和科學探究,對這塊知識,強調學生在對知識的運用,所以學生首先要清楚長度和溫度的讀數及它們的測量方法。

  和第三章,屬於概念知識,只要學生肯去背和記都會學的很好,建議學生針對這兩章的知識點,要在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這樣記起來就順多了。初一上的難點在第四章,之所這章較難,因為其涉及到了物態變化的理解和密度的計算,學生要想學好這章,首先要熟記該章節的知識點,然後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六大物態變化。對於密度這塊,開始學的時候要多做題,通過題目去理解密度公式的運用。總而言之,初一上的知識點只要學生多背,多記,學習都不會很難。除了以上所講的最後再給幾條課堂學習建議⑴、記好筆記: ①在書上做記號 ②記在課本上 ③課後整理等⑵、多提問:***提有價值的問題***⑶、錯題集:必做錯題和選做錯題。

  三

  初中科學學習方法

  初中科學學習方法

  初中科學學的內容,有一些跟小學《自然》裡的部分內容很相近,但它不同於《自然》,它是比較系統和深入地介紹和研究有關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質科學等科學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怎樣才能學好這門科學呢?在教學中歸結出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學習科學,力求做到“七能”:

  初學習大量的重要的科學概念、規律、能力和科學素養,而這些概念、規律、能力和科學素養,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是探究物質世界的基本素養,因此要真正理解、掌握和培養能力,應力求做到“七能”:

  能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能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科學意義。

  能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範圍和使用條件。

  能變形:能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能應用:能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能歸納:能將知識板塊式地歸納整理和記憶。

  能設計:能利用周圍的環境和條件設計合理的實驗和科學調查。

  二、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科學離不開圖形,比如物質科學中的機械設計,電磁學知識的複雜電路設計,地質科學中的地形圖、氣象圖,生命科學中的人體系統圖、各種植物或動物的結構圖等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侷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或記圖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著重要意義。在初中科學課裡,同學們會學到許多有用的圖表。《科學》要求的畫圖和識圖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畫圖屬於作圖型別題,比方說,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要注意結合條件看圖,根據理解和記憶將不完整的生物圖、地質地理圖等填塗完整。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線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三、重視觀察和實驗

  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科學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科學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觀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科學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杆、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例項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科學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科學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科學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學校綠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騎車的平均速度;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還可以設計探究有關生物、地理和化學等相關實驗和調查。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四、學會“兩頭堵”的分析方法

  科學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許多同學都感到科學題不好做。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對頭的緣故。拿到一道題後,一般有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通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 “兩頭堵”的方法。這種方法說起來容易,真正領會和掌握並非一日之功,中間有時還需要較多的記憶,這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並加以應用。

  五、注意適當分類,把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

  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著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製的框架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有時,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於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在學習科學的道路上,要結合自己的特點,穩紮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