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有哪些記憶方法

  初中歷史需要識記的知識很多,而記憶方法則是加快事物反映的必要手段,有了好的記憶方法,你的記憶效率會更高。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中學歷史記憶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學歷史記憶方法1、重複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複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學時教師應該:第一,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抓重點,攻難點,反覆強調歷史諸因素。創造各種條件,讓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第二,課後練,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敘述課堂所學的內容,完整地回答課文後面的問題及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所提出的問題。第三,單元練,即對學生進行單元複習,對部分教材內容進行重點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第四,綜合練,就是某一斷代史教學結 束後對學生進行綜合複習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把所學知識分類歸納、比較、分析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分析評價,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表達、觀察 、分析問題的能力。

  中學歷史記憶方法2、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鑑,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例如,無論上中國史還是世界史的內容,首先我都要求學生重視其目錄,明確課本內容中的社會發展規律。另外,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可從背景、經過、結果、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 找出規律。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非是:***1***殘酷的刑法,沉重的賦稅、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災害等等。

  中學歷史記憶方法3、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絡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例如我講鉅鹿之戰時,就簡略補充“破釜沉舟”成語典故。講楚漢戰爭時補充“背水一戰”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講赤壁之戰時朗誦蘇軾的《赤壁懷古》等詩篇。講商鞅變法告訴學生用“欠三壺酒 ”的諧音來記前359年這一時間,都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中學歷史記憶方法4、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型別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 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例如,中國古代史中賦稅制度的演變可整理為:

  ***1***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2***西漢的“編戶制度”。

  ***3***北魏的租調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調製。

  ***5***唐後期的兩稅法。

  ***6***明後期的一條鞭法。

  ***7***清朝實行攤丁入畝,徵收地丁銀。

  再如初中《中國歷史》教材中有關李大釗的主要革命活動的內容散見於第二冊和第三冊部分章節中。教學時,我按時間的先後把它整理為:***1***領導新文化運動;***2***領導“五四”運動;***3***創辦《每週評論 》。 宣傳馬克思主義;***4***參與建立中國共產黨;***5***參與組建國共兩黨和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義。

  中學歷史記憶方法5、“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充套件,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濃縮”成如下要點;

  背景:帝國主義國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中所形成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戰爭危機。

  時間:1914~1918年。

  經過:***1***三條戰線。即:東線、西線、南線。***2***五大戰役。即:馬恩河戰役、馬祖爾湖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性質和後果:是帝國主義間掠奪性的、非正義的戰爭。它給交戰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

  例二,美國獨立戰爭的發展線索,主要抓住六點:***1***爆發:來剋星頓槍聲。***2***建軍:第二屆“大 陸會議”決定成立大陸軍。***3***建國:《獨立宣言》發表。***4***轉折:薩拉託加大捷。***5***勝利:約克 鎮英軍投降。***6***和約:英美簽訂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