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與遺傳的關係

  智商與遺傳有關嗎?智商與才能不完全由遺傳決定,但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遺傳對智力發展的作用現在已經被證實是存在的。現在使用的智力測量標準是“智商”。智商為200分制,每個人的智商都在這個區間裡面。90-110分者屬於正常智力的範圍;120-140分者為聰明人;140分以上的則是絕頂聰明的人或稱天才,分數越低,表示智力越差。

  70分以下的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屬於愚笨,25-50分者為痴呆,0-25分者為白痴。一般情況下,爸爸媽媽智商高的話,胎兒的智商也會相對高一些。

  據統計,爸爸媽媽智力高,孩子的智力也會高;爸爸媽媽智力平常,孩子的智商不會很高;爸爸媽媽智力有缺陷,孩子的智商可能就會很低。

  有人長期研究過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以後,他們的智商一直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他們子女的智商平均為128分,比一般的孩子也要高。而對於精神缺陷者,他們的孩子有59%精神缺陷或智力遲鈍。

  不過,智力的實際表現還要受到主觀努力和社會環境的很大影響,後天的教育,訓練以及營養等因素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沒有這一條,再好的遺傳基礎也不行。可以設想一下,即使是具有特殊腦結構的“神童”,如果一出生就落入狼穴,也只能長成“狼孩”。

  從古至今,出現了許多高智慧結構的家族,如音樂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個男性是著名的音樂家;莫扎特和韋伯家族的幾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樂家。我國南北朝時著名的科學家祖沖之的兒子祖恆之、孫子祖皓都是機械發明家,同時還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智力的這種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認為是遺傳決定智力的例證。然而,家庭也是智力發展最基本的環境因素,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養的優勢條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現象,恰恰說明了先天和後天因素對智力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遺傳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質,後天因素則影響其發展的可能性。所以,如果想使後代智力超群,那就必須在優生和優育方面下功夫,使孩子的智慧潛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智商與遺傳關係大不大

  事實上,很長時間以來人們都以為孩子的智力是由先天因素所決定,也就是遺傳因素為主。但到了現在,這樣毫無根據的觀點正逐漸從人們腦海裡消失。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結果就是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聯合研究結果。研究者們統計了之前在美國進行的有關智力的212個調查和收集的5萬多人的資料,並深入分析,得出了驚人的結論。那就是,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僅有30~40%。這也是證明遺傳因子並非決定智力的重要因素的一個重要統計結果。這個結果也從反面證明了良好的母親體內環境和後天環境可以讓任何人都能生出頭腦聰明的孩子。

  另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位博士還提出懷孕時進行適量的大腦刺激性胎教可以讓胎兒的IQ增加15~30個點,同時也可以把EQ無限提高。

  歸根結底,影響IQ和EQ的重要因素就是大腦,其次就是胎兒。科學研究發現,每分鐘胎兒都會生成10萬個腦細胞,這主要是在懷孕五個月前進行的。

  出生後,孩子就通過眼睛、鼻子等感官接受各種刺激和資訊,並把它們轉化為各種酶和化學物質,在大腦中儲藏並利用。成長優秀的大腦可以非常靈敏地對這些刺激和資訊做出反應。這就需要腦細胞具有非常強的活躍性。

  值得注意的是,腦細胞在胎兒時期會反覆進行分裂和繁殖,但是在出生後卻會停止這些活動。也就是說,他在一生中使用的神經細胞數字是在胎兒時期就已經決定了的。因此,胎兒時期大腦的活性程度會左右著孩子一生的智力。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遺傳因子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天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