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口訣

  在高考地理最後階段的複習中,考生應總結相關必背知識點備考高考。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1、一近快,七遠慢。1月初地球公轉至近日點,公轉速度最快;7月初公轉至遠日點,公轉速度最慢。特別注意夏至日在遠日點附近,而非遠日點;冬至日在近日點附近,而非近日點。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時間比冬半年長,北極極晝時間比南極極晝長。

  2、左焦左傾左冬,右焦右傾右冬。在地球繞日公轉示意中,如果太陽在左焦點,地軸向左傾斜,左邊的那個位置就為冬至;如果太陽在右焦點,地軸向右傾斜,右邊的那個位置就為冬至。冬至位置確定了,其餘三個分至點的位置也就確定了。

  3、點北北晝長,點南南晝長。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而且越向北晝越長;直射點在南半球,南半球晝長夜短,而且越向南晝越長。

  4、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在等值線圖上,等值線向高值凸出,則中間的數值和兩邊相比為低值;等值線向低值凸出,則中間的數值和兩邊相比為高值。這種方法對所有等值線都適用。

  5、凹坡通視,凸坡不通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由高向低,等高線由密變疏為凹坡可通視;等高線由疏變密為凸坡不能通視。

  6、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線圖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線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溫線圖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溫線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溫線往哪個方向凸,洋流就往哪個方向流。

  ***二***

  1、中國十大旅遊景點:

  北京故宮八達嶺,避暑山莊河北行。 陝西省內秦皇陵,長江三峽鄂渝境。

  安徽黃,桂桂林,浙江西湖蘇園林, 臺灣島上日月明。

  2、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是個多民族,少數民族五十五,人口最多是壯族,四百萬人滿回土,苗維彝藏和蒙古。

  3、我國十四個陸上鄰國:

  北面俄蒙古,朝鮮在東岸  西北哈吉塔,三個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國在西南,西邊巴和基,還有阿富汗南方三國家,老緬和越南

  4、中國地形區特點:

  青藏高原有雪山,遠看是山近成川。

  內蒙高原第二大,一望無際地面坦。

  黃土高原黃土鬆,支離破碎多溝坎。

  雲貴高原峰嶺眾,岩溶壩子到處看。

  塔裡、準噶、柴達木,盆地內部戈壁灘,四川盆地山嶺環,內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東北華北長江岸。

  東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華北又稱黃淮海,海拔50地勢坦。

  河汊交織湖泊多,"水鄉"遍佈長江岸。

  5、我國人口分佈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6、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崑崙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項

  關注地球運動:地球運動在近幾年全國卷中每年都出現,而對這部分內容考核卻發生著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出幾個特點:由靜態考察向動態考察變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察;從全面向區域性的變化,即呈現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圖來呈現,而是注重區域性和細微處的資訊呈現,考察學生的想象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由面到線和點的變化,主要關注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緯線圈的切點、交點,晨昏線與經線的交點***及這些點的空間運動變化的規律;由光照圖到模擬圖變化,不再以學生熟悉的圖形作為命題背景,而是另闢蹊徑由書本抽象出一種變式圖式來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圖和圖文之間的轉換,把所給圖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達出來,以利於解題。

  遇到光照圖的變式要多考慮,記住儘可能缺圖補圖、變式圖還原,努力實現圖圖轉換和圖文轉化或文圖轉化,這樣變不熟悉為熟悉,許多問題不難解決。

  關注氣候:氣象和氣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個鐘情點,氣象現象和氣候要素的變化要善於從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現象的產生必然事出有因,影響因素要從現象的有無地帶性規律性去思考,地帶性規律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帶性現象的產生多由地面狀況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帶性因素。有些現象要從所給的材料中去尋找答題依據,而不是單純靠記憶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