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必考基礎知識

  高考地理考察的知識範圍極大,但有些基礎點是必考的,請牢記,想必大家都很像知道有哪些屬於基礎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相信這些資料對你的考試有所助力。

  高考地理必考基礎知識***一***

  1.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 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 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 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 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崑崙山脈。

  7. 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 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 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 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 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13. 毫米等降水量線***溼潤區和半溼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14. 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15. 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16. 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毫米等降水量線。

  17.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18. 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19. 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20. 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高考地理必考基礎知識***二***

  1. 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毫米等降水量線。

  2. 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米等高線。

  3. 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大體從崑崙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4. 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南北緯°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5. 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小時。

  6. 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日。

  7. 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一定通過地球球心。

  8. 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的夾角。

  9. 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10. 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點。

  11. 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出現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12. 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根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如果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13. 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時、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14. 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時、時或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15. 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後,就可用平滑曲線連線起來,但要注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16.太陽直射點永遠位於南北迴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遠位於極圈上及其以內。

  17.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18.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後方。

  19.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20.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高考地理必考基礎知識***三***

  1、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圍繞在外邊;唯有地球生物現,溫氣液水是由緣。

  ***溫,適宜的溫度。氣,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

  2、地球特點

  赤道略略鼓,兩極稍稍扁。自西向東轉,時間始變遷。南北為緯線,相對成等圈。

  東西為經線,獨成平行圈;赤道為最長,兩極化為點。

  3、東西南北半球的劃分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4、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

  地球自轉,晝夜更換。繞日公轉,四季出現。

  自轉一日,公轉一年。自西向東,方向不變。

  5、地球五帶

  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迴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寒溫各有二,五帶溫***指溫度***不均。

  6、地圖辨方向

  地圖方向辨,擺正放眼前;上北下為南,左西右東邊。

  標圖易分辨,經緯網較難;緯線指南北,東西經線圈。

  極地投影圖,定向較特殊:對於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緯圈東西,自轉反時走。

  對於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緯圈東西,自轉順時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北冰洋麵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亞洲

  亞洲地形雜,中高四周窪。沖積平原廣,山地高原大。江河放射流,水資源可誇。

  ***2***歐洲

  半島緣海多,形體分節肢;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東部高原聯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東西相間高大陸,世稱湖海在其間。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東部平原高原區。地形多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脈為最長,亞馬遜河流域廣。熱帶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數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號稱大陸高原洲,東部高原連一體,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積小,分兩區,一大陸,二島嶼。大陸東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極洲

  四周環三洋,多年冰雪積;超過二千米,海拔數第一。

  11、海底地形

  淺海大陸架,外緣大陸坡;洋盆海溝嶺,洋底不可測。

  12、地形變化

  地形變化,內外力加。滄海桑田,內部力大;板塊運動,拉伸擠壓,斷層褶皺,出現高窪;

  火山地震,板塊緣發。外部力量,不可輕它;風浪水冰,侵蝕變化,天長日久,削高填窪。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短時陰晴雨雪冷熱風

  氣候:多年平均春夏和秋冬

  14、氣溫分佈規律

  氣溫分佈有差異,低緯高來高緯低;陸地海洋不一樣,夏陸溫高海溫低,

  地勢高低也影響,每千米相差6℃。

  15、地球變暖危害

  大氣汙染,地球變暖;冰川融化,沿海被淹。採取措施,刻不容緩。

  16、風的形成

  溫高氣上升,低壓下形成;氣自高壓來,流動形成風。

  17、地球氣壓帶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18、地球風帶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南北西風帶,四十、六十度

  19、降水形成條件

  空汽飽,氣溫降;凝結核,相碰撞;體重加,雨雪降。

  20、降水分佈規律

  赤道熱,降水多:兩極寒,降水難。迴歸線,分西邊;

  陸西岸,副高帶,信風吹,降水虧;陸東岸,季風故,

  氣候溫,降水富。中緯度,居內部;距海遠,氣候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