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備考中如何分配各課程複習時間

  隨著2018年考研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的同學投入到考研的大軍中去。但是,由於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參加研究生考試,面對3-4門的備考科目,常常感覺無從下手。經常會出現某一門佔用過多時間,或者因為時間分配不合理未能取得理想成績的問題,那麼,如何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呢?

  

  1.制定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

  這裡所說的計劃,不僅僅包括總的複習計劃,還應該包括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日計劃。努力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把學習計劃精確到每一天,這樣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當然,總複習計劃是從備考的第一天就應該指定的;月計劃可以在每一輪複習開始之前,制定未來三個月的學習計劃。以此類推,具體到周計劃就是要在每個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學習程序。那麼,具體到每一天,可以在每週的星期一安排好週一到週五的學習內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學習計劃。並且,要在每一天睡覺之前檢查一下是否完成當日的學習任務,時時刻刻督促自己按時完成計劃。

  方法一:規劃進度。分別制定總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學習時間表,並把它們貼在最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按計劃進行。

  方法二:互相監督。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安排計劃複習,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對自己複習情況進行考察,靈活運用筆試、背誦等多種形式。

  2.分配好各門課程的複習時間

  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同學們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安排每天的學習,使時間得到最佳利用。一般來說上午的頭腦清醒、狀態良好,有利於背誦記憶。除去午休時間,下午的時間相對會少一些,並且下午人的精神狀態會相對低落。晚上相對安靜的外部環境和較好的大腦記憶狀態,將更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據科學證明,晚上特別是九點左右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刻,演員們往往利用這段時間來記憶臺詞。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當中每個時段的自然規律,再結合個人的生活學習習慣分配好時間,就能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習慣分配。根據個人生活學習習慣,把專業課和公共課分別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比如:把英語複習安排在上午,練習聽力、培養語感,做英語試題;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對來說利用的時間較少;把專業課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時間來理解和記憶。

  方法二:按學習進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據個人成績安排學習,把複習時間向比較欠缺的科目上傾斜,有計劃地重點複習某一課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門課程學習之間可以相互穿插別的科目的學習,因為長時間接受一種知識資訊,容易使大腦產生疲勞。另外,也可以把一週每一天的同一時段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

  綜上,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制定詳細的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做到各門課程複習時間合理分配,有的放矢,才是高效備考,取得高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