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薛禮的傳說故事
薛禮即薛仁貴,他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留下了很多傳說故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時值初夏時節,離市區不遠有一處遊山玩水的好去處--滴水洞。長久以來,滴水洞就以亮麗獨特的姿容被本溪人公推為本溪的十大景觀之一,其實,這裡不僅景色秀麗,而且“滴水洞”這一地名的來由還有著一段妙趣橫生的故事。
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率兵東征高麗,部下有一一員驍將,此人姓薛名禮字仁貴,任左武威大將軍。相傳,薛禮身高體壯,頓食鬥米,力大無窮,是“梨山老母”的高徒,手使一杆亮銀槍,武藝超群,曾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屢立戰功。
據傳說,在進發鳳凰山的途中,薛禮在今天思山嶺附近與高句麗大將蓋蘇文惡戰,不幸被敵箭所傷,被一個和尚背到一寺廟中養傷。薛禮痊癒後準備重返戰場時,寺廟旁洞內供奉的觀音老母顯靈,賜其神箭三支。薛禮回到唐營,再戰蓋蘇文大獲全勝。
薛禮向李世民奏明自己如何獲救一事,李世民大受感動,決定親往救下自己愛將的寺廟遊歷一番。李世民見寺廟傍有一股溪水從山崖上洋洋灑灑如珍珠般濺落在洞口處的岩石上,甚是曼妙空靈,又見此地風水極好,堪稱鍾靈毓秀,便當即傳旨,賜廟名“滴水寺”,封那個救了薛禮的和尚為“元順長老”,並賞賜鎮寺袈裟一件和良田百畝以為廟產。
據老人們回憶,在解放前滴水寺內尚有五尊泥塑,神形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寺內的牆壁上還繪有精美的“十八羅漢”,滴水寺終年香火鼎盛,遊客不斷。然而,這樣的一所古寺還是最終荒蕪於歲月的風霜和世間的風雲變幻,如今留給世人的只有千年未變的絕美風景和讓人浮想聯翩的英雄傳說。
篇二
在我市南邊,翻過千金嶺往東不遠有個叫“思山嶺”的小山崗。
與周圍那些峻山高嶺相比,思山嶺絕對算不上高大,可週圍的那些大山沒名少姓,偏偏這麼個低矮小嶺卻像模像樣地有個名字,你說怪不怪?
據說,思山嶺原本不叫思山嶺,而是叫“思鄉嶺”,只是因為時間太長了,人們把它叫“白”了,成了思山嶺。話說,唐太宗李世民東征的時候,大將薛禮曾在此地紮營。戎馬倥傯,軍務繁忙的薛禮這天閒來無事,便獨自出了大營,一路信馬由韁,沿路欣賞遼東風物。一陣秋風吹過,薛禮不覺陣陣涼意,將軍仰望蒼穹,一行雁陣掠過長天,雁聲慼慼,南歸心切。在塞外征戰多年的薛禮面對此情此景不由得動了思鄉之情。
薛禮本是山西絳州龍門縣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離家在外征戰數載,此刻的他非常想念家中的妻子和離家之時還尚未出世的孩子***日後的大將薛丁山***。將軍不由得一聲嘆息,心想如有仙人助我登高望遠,借我一雙如電神目,該有多好,真想好好看看妻子和孩子啊!正這麼想著,薛禮感覺到腳下大地在漸漸隆起,真好似山神和土地明瞭自己的心意,有意相助一般,薛禮心中一陣狂喜。
忽然又是一陣瑟瑟秋風,薛禮不禁打了個寒戰,心中暗想,我是被思鄉之情迷了心竅,哪有什麼山神、土地,身為男兒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志在四方,怎能被兒女私情所羈絆。而身為武將,更將應為國家之鷹犬,開疆擴土,封侯八千里外,又豈能無端地自憐自艾,亂了心神?更何況,我為軍中主將,如此思鄉心切,又該如何統御、安撫那些同樣思鄉的將士們?想到這些,薛禮把心一橫,撥轉馬頭,一溜煙跑下了山崗。不日,薛禮整頓軍馬,拔營起寨,再赴戎機。
薛禮走後,附近的老百姓來到那日薛禮佇立遠眺的山崗,將心比心,大家猜到了,定是薛將軍那日起了思鄉之念,不經意間由馬兒馱著他上了山崗。將軍至情至性,卻又不為情所動,為國盡忠的慷慨之氣深深感染了這裡的百姓,大家決定就將這個沒名少姓的小山崗命名為“思鄉嶺”,以紀念薛禮將軍。
後來,“思鄉嶺”在數代人的口耳相傳中,就慢慢變成了思山嶺,並沿用至今,但薛禮將軍征戰遼東,威服四方的英武事蹟卻一直給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民以深深地烙印。
篇三
“賽馬”這個地名的由來頗有傳奇色彩,而且“賽馬沒有蟈蟈”也常被一些熟知掌故的本溪人所津津樂道,這究竟又是怎樣一個傳說呢?
相傳,這日大將薛禮率軍追趕敵寇到了今日南芬區賽馬一帶,前面忽然出現一座大山,攔住了三軍的去路。薛禮不顧山勢險峻,揮鞭躍馬,徑直朝大山走去。大山可能被薛禮的霸氣所威服,竟然為之讓路,然而取而代之的,卻是一條白浪滔滔的大河。薛禮騎的白馬素有三分“龍性”,此時見到大河奔流,水聲隆隆,更是歡喜異常,不等薛禮揚鞭催力,白馬已是鬃尾亂乍,長嘯不以,揚起四蹄躍入了水中。
說來也怪,看似洶湧的大河,待白馬入水後,旋即變得緩和下來,白馬馱著薛禮順利地過了河,眾將士也安全地泅渡到了大河的對岸。
由於連日追擊,上了岸,包括薛禮在內的唐軍將士都已是疲憊不堪,烈日當頭,驕陽下的唐軍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威武,倒像打了蔫的茄子,薛禮只好下令眾將士原地休息。馬倌將薛禮的馬鞍、馬綈從馬背上拿下來,放在了一棵大柳樹上晒一晒--據說這地方就是現在的賽馬橋一帶。
薛禮也是實在太累了,找了個蔭涼的地方,倒頭便睡著了。馬倌和眾唐軍將士由於連日的急行軍,屬實也累壞了,除了幾個哨兵以外,沒多久大家就都進入了夢鄉。這時,一個大紅蟈蟈不甘寂寞地出現了,它蹦來蹦去,三竄兩跳就到了薛禮的馬鞍子上。說來也怪了,這大蟈蟈在馬鞍上蹦過的地方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窟窿,等馬倌醒來時,大紅蟈蟈又是一蹦,消失在草叢之中了。馬倌趕緊將此事報告給薛禮,薛禮是又好氣又好笑,能拿一隻蟈蟈怎樣呢?此事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後來,薛禮將此事當成一則軍中軼事講給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素來喜愛薛禮,認為這大紅蟈蟈是存心與自己的愛將過不去,便刷了一道旨意,令那一帶方圓四十里不許再有蟈蟈。“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李世民的聖旨當真管用,大唐帝國主宰昆蟲生靈的大仙遵旨照辦,只拂塵一甩,從此賽馬便再沒有蟈蟈了,據說一直到現在,賽馬方圓四十里還是難覓蟈蟈的蹤影。
後來,賽馬橋成了賽馬鎮的中心,薛禮曾在那晒過“馬綈”***馬鞍上的墊子***,人們便稱此地為“晒馬綈”。可是不知到了什麼時候,人們漸漸把“晒馬綈”簡稱為“賽馬”了,而賽馬的蟈蟈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解悶談資。如今的賽馬還是沒有蟈蟈。
其實,在我市關於薛禮徵東的傳奇故事和留下的與之有關的地名還有不少。比如說,“窟窿山”是薛禮行圍打獵之時,一箭射出來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