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寶寶貧血的主要原因

  嬰幼兒體質比較虛弱,同時他們的飲食比較單調,因此,他們貧血的機率很大,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小心才行,那麼我們一起來了解寶寶貧血是什麼原因吧。

  主要原因

  出生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營養性缺鐵貧血症的發病率較高。貧血的孩子常表現為面色蒼白,食慾較差,全身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感染。孩子稍大後還有頭暈、耳鳴、心謊的症狀嚴重的還可出現肝脾腫大,心臟擴大等。

  發生貧血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胎兒從母體中獲得的鐵僅供嬰兒出生後3、4個月使用,4個月後的嬰兒體內貯存的鐵已用盡。如果此時不注意按時新增輔助食品,即有可能發生貧血。

  二是嬰兒體內貯存鐵的量與出生體重成正比,早產兒、雙胎兒以及出生體重低的嬰兒,貯鐵量較正常嬰兒少,但是生長髮育速度較快,因此常可能在2個月時即發生貧血。經常腹瀉也是貧血發生的原因之一,由於消化不良而影響正常飲食,以致鐵元素攝入量不足,造成貧血。

  鐵是製造紅血球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時還參與了體內多種重要酶的合成,因此要積極預防小兒的貧血。

  如何預防

  第一,提倡母乳餵養:因母乳中鐵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於牛奶;4個月後應新增蛋黃、肝泥、肉末、豆粉、煮爛的菜葉等含鐵的輔食;牛奶餵養的小兒應提早於2—3個月新增。小兒時期每天鐵的需要量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為20毫克,當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鐵的含量達不到這個要求時,應從補鐵的藥物中攝取。

  第二,掌握科學餵養技能:供給的食物一定要結合小兒年齡、消化功能等特點。營養素要齊全,其量和比例要恰當,食物不宜過於精細、過多含糖、過於油膩、調味品過於濃烈以及帶有刺激性。其品種要多樣化,烹調時不要破壞營養素,並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兒食慾。

  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由於每一種食物都不能供給人們所必需的全部營養成份,所以膳食的調配一定要平衡。

  第四,糾正一些不良的進食習慣:如強迫、引誘進食以及挑食、偏食,徹底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

  危害體現

  1、影響兒童智力。研究表明,兒童處於生長髮育中的大腦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腦的耗氧量只佔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兒童貧血使攝氧能力下降,腦組織缺氧,兒童的記憶力和注意力等都會受到影響。

  2、影響兒童情緒。由於缺氧,腦細胞代謝異常,兒童經常表現為愛發脾氣,愛哭煩燥不安。

  3、影響社會適應能力。體弱多病的兒童與人交往的機會相對較少,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兒童一旦出現缺鋅,身體就會出現各方面的症狀,媽媽一定要細心的觀察,平時的飲食也要儘量做到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