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治脫髮嗎

  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多人作息習慣不規律,常常會脫髮,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治療脫髮的方法,其中艾灸治脫髮的效果是比較好的,那麼艾灸療法是如何治療脫髮的呢?艾灸注意事項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艾灸治療脫髮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灸治療脫髮掉髮

  除了自然脫髮,還有一種是病理性脫髮,這主要指頭髮異常或過度的脫落,病理性脫髮的原因有很多,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都很有可能影響脫髮。發為血之餘,若脾胃虛弱、房勞不節、肺氣不足、情志不遂,均可導致頭皮毛髮失於濡養而成片脫落,正確艾灸方法對防治脫髮有一定療效。可以艾灸腎俞穴、肝俞穴、足三裡、外關穴、陽陵泉穴、阿是穴這些穴位與部位。

  腎俞穴

  取穴:人體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主治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肝俞穴

  取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主治:主治胃痛、吐血、眩暈、夜盲、目赤痛、脊背痛、脅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

  足三裡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洩瀉、便祕、痢疾、癲狂、中風、腳氣、水腫等。

  外關穴

  取穴:取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穴與肘尖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主治:主治頭痛、偏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熱病、脅肋痛、上肢痺痛、肘部痠痛、手臂疼痛、肋間神經痛等。

  陽陵泉

  取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臏腫痛、脅肋痛、口苦、嘔吐、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膝關節炎等。

  艾灸的作用

  1、艾灸技法源遠流長

  上古之人便知以火之溫熱煨患處可令痛減,這便是灸法的早期雛形。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艾灸技法已非常盛行。《孟子·離婁篇》中記載:“今之慾王音,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黃帝內經·靈樞》則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可見,艾灸技法很早就受到我國人民的重視。明代李時珍在其所著《本草綱目》中對艾灸作用更是予以了高度肯定,稱其“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壽。其功亦大矣”。

  2、艾灸可祛邪

  艾灸調理時,其產生的熱量可使體表區域性溫度達到130℃,而皮內溫度也可達56℃左右。這種溫熱刺激直接或間接作用於人體經穴,可以達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昇陽舉陷、回陽固脫之效;還可以熱引熱,從而起到拔毒洩熱的作用。可以用於改善各種虛寒證、氣滯血瘀、氣虛下陷、元陽虛衰、熱毒壅盛證候。

  3、艾灸可強身

  艾灸能夠令氣血和順,令人體機能得以恢復,在日常防病保養方面有顯著效果。如灸足三裡、中脘,可使胃氣常盛,五臟六腑之氣血得以充養,使人形體康健;灸關元、氣海可助藏精蓄血,使人陽氣足,精血充,邪氣難犯,達到養生保健之功。此外,艾草燃燒時散發出的淡淡香氣具有良好的緩急止痛作用。可快速緩解胃腸痙攣疼痛、女性痛經等症狀。

  艾灸保健需要注意6事項

  1.灸法的適應證以虛證***偏陽虛***、寒證和陰證為主。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或禁用灸法。

  2.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燻烤時石粒脫落,灼傷面板。

  3.環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艾煙過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4.施灸的部位要注意,有些朋友認為艾灸比較好,因此身體在身體很多部位施灸,但這並不是正確的施灸方法,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佈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5.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面板間的距離。有些患者區域性寒氣大,初灸時,對艾火的忍耐力強,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面板,結果將面板灼痛。實際上,以灸至皮膚髮紅為度,每次灸10-15分鐘為宜。

  6.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後改為2-3天1次。

  結語:通上文的瞭解,大家知道艾灸是如何治療脫髮了吧!艾灸治療脫髮非常有效,同時,大家也要記得注意作息時間,適當吃些生髮的食物,堅持鍛鍊。艾灸的作用有很多,相信大家看過文章內容就知道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堅持艾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