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謹讀後感_讀弟子規謹有感

  《弟子規》中第三部分“謹”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謹讀後感。

  弟子規謹讀後感1

  《弟子規》中第三部分“謹”是修身的根本,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謹》與前兩章不同,前兩章的是孝順,而《謹》卻寫的是讓我們行為不可以放逸。孔子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待自己一定要嚴格,只有嚴謹才能少犯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才能正己身,立己志。

  為人子女應早起,把握光陰。正如陶淵明所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而我們應當怎樣珍惜時光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走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朱自清的《匆匆》告訴我們,應該從生活的點滴小事中擠出時間,而不是縮短自己的休息時間。

  將謹的內涵擴大,還有“慎獨”之意,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做到問心無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德行高尚,通過禮儀文明,懂得與他人相處之道,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促進作用,才是“謹”的根本。

  弟子規謹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弟子規-謹》,做為一名學生,我的讀後感是: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我們要小心謹慎,說話要講信用。

  “朝起早,衣眠遲”,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正要做到這樣,因為早上和晚上是最適合我們複習和預習,俗話說的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習慣,當然我也不例外:每天晚上雖然很晚可睡,但並沒有複習就直接睡覺,早上也像懶豬一樣很遲才起床,刷牙洗臉就去讀書,便沒有預習,所以上課聽起來比較難懂,成績也慢慢下降。但學習“謹”後,我每天晚上做完家作便會複習這天所講的課程。早上也會早點起來預習今天要講的課程,因此上課聽得懂,學習成績自然就提高了。

  “用人物,須明求,徜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但這件物品的主人又會怎樣呢?他會拼命地找,如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物品,這樣會讓他感到傷心難過。借了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並且要愛惜使用,以後如果有急用,再借就不會難了。“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弟子規謹讀後感3

  《弟子規》作為古代一部用於規範人們行為的書,能在如此開放的現代得到推崇,的確有它的獨到之處,通讀全書,會發現它幾乎不含封建思想,且它所包含的大多數衣食住行規範在現代仍值得倡導,以“謹”為例便可窺見一斑。

  在物慾橫流,貧富差距較大的當今社會,“衣貴潔,不貴華”這句話實是可貴至極,它適用於大眾,對富人來說,它倡導了節約,而對窮人來說,它既是一種安慰,亦是一種勸誡,人窮志不窮!沒有華麗的衣服,乾淨整潔的衣服仍然體面,還有“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前六字告誡我們對待事情不可輕慢,即使再簡單,也應用一種小心謹慎的態度去認真對待,如此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此說法與現代科學嚴謹的理論不謀而合,須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只有認真對待一切,才能做到真正的“萬無一失”,後六字則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禮貌與風度,進門前敲門,即使知道里面沒有人也應如此,它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與品質。

  這樣一本古今皆宜的書,不能不說它跨越了時間的限制。然而,被賦予再多的榮譽光環,它仍是一本書,一種封建時代的產物,因而從現代觀點看,瑕疵還是有的,如“揖深圓,拜恭敬”,當今社會,兩人見面早已摒棄“作揖”與“跪拜”的禮儀,而改為平等優雅的“握手”,因而這句應被忽視,此外“對飲食,勿揀擇”也符合當今飲食文化,或許我們都聽多了老一輩所說的“不挑食”,但事實上這是不對的。人體對各類營養物質的需要不同,尤其是青少年正是生長髮育的高峰期,更應注意合理挑選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而遠離有害食品,因而,我認為“對飲食,應揀擇,親益食,遠害食”,如此才是最佳選擇。

  在《謹》中我們有值得借鑑的,也有應該摒棄的,但更深層次的閱讀,再結合現代社會背景,會發現它反映了一種醜陋腐敗的社會現象,如一句“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眾所周知,在中國,談生意與領導視察都離不了酒席,一群膘肥體胖的大款或領導輕描淡寫地大手一揮,於是相當於小康家庭一年生活費的名酒瞬間沒有了,推杯換盞中,一份合同或一種預設甚至是放縱便產生了。出來的時候都是打著飽嗝,紅光滿面,步履歪斜,醜態百出,哪裡談得上“步從容,立端正”,果然是“飲酒醉,最為醜”!這種現象在現代履見不鮮,而作為社會的未來的我們,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是否能約束將來的自己,讓自己無論何時都能“步從容,立端正”,不讓那杯誘惑卻腐臭的酒使得我們“飲酒醉,最為醜”?

  在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有人將其當作一本書,可以用來閱讀,有人用來當作教材,教化他人,而我認為,不妨將它看作自己的一種無形的法律,篩去不必要的,讓精華時刻約束自己,做足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時間一長,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甚至一種本能時,我們便學會了《弟子規》。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弟子規謹讀後感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