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川烏的副作用

  生川烏,藥用部分為毛茛科植物卡氏烏頭的母根,那有多少人知道有什麼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烏頭的毒性成分主要為烏頭鹼,若經炮製與較長時間高熱煎煮後,可分解烏頭鹼而使毒性降低。烏頭鹼0.2mg口服均易中毒,會出現脣舌、手足發麻,運動失靈,心律不整,甚至心臟及呼吸麻痺而死亡。

  生川烏的配伍應用

  1、與麻黃、芍藥、甘草等同用,用於寒溼侵襲,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者。

  2、與赤石脂、乾薑、蜀椒等同用,用於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者。

  3、與自然銅、地龍、烏藥等同用,用於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腫疼痛者。

  以上就是一些川烏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生川烏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溼痺,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1、《神農本草經》:“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溼痺,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2、《長沙藥解》:“烏頭,溫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開通關腠,驅逐寒溼之力甚捷,凡歷節、腳氣、寒疝、冷積、心腹疼痛之類並有良功。”

  生川烏的藥用價值

  1、用於風寒溼痺。

  治寒溼頭痛、身痛、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者,常與麻黃、白芍、黃芪等同用,如烏頭湯。若治中風手足不仁、筋脈痙攣,常與乳香、沒藥、地龍等配伍,如小活絡丹。治痺痛,不僅內服,也可外敷,如《太平聖惠方》治腰腳冷痺疼痛,川烏為末,用醋調教貼。

  2、用於諸寒疼痛、跌打損傷、麻醉止痛

  本品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若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單用本品濃煎加蜂蜜服,即《金匱要略》大烏頭煎;若陰寒內盛所致心腹冷痛,可與附子、乾薑、蜀椒等配伍,如《金廈要略》烏頭赤石脂丸;治外傷瘀痛,常與乳香、沒藥、三七等活血化瘀藥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術麻醉用藥,多與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的功效與作用等同用,如外敷麻藥方。

  3、治寒溼陰疽

  借用本品辛散熱勝寒溼之性,外用能消腫潰堅、祛腐,用治寒溼陰疽,以堅腫不潰或潰後頑腐不化者為宜。如《外科正宗》四虎散,治陰疽腫硬,可與天南星、半夏、狼毒為末,豬腦搗敷。若配伍清熱解毒之品,可用治一切癰疽腫毒。

  4、用於“凍結肩”

  以川草烏、樟腦各90g,研細末,每次以適量藥末加老陳胎調敷患處,1日1次,治療“凍結肩”***肩關節周圍炎***35例,一般3次即可見效,結果治癒22例,顯效8例,好轉4例,無效1例。

  此外,川烏也可用治卒中不省人事,口眼歪斜,痰氣上壅,喉中喘嗚者。如三生飲,以生川烏與生附子、生南星及木香同用。

  生川烏的用法與用量

  一般炮製後用。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