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文學家皮日休生平簡介

  皮日休,晚唐文學家。字襲美,一字逸少。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皮日休的簡介

  皮日休,字逸少,後來改成襲美。約公元838年出生於湖北天門。晚唐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與同為晚唐時期的文學家、農學家陸龜蒙交好,世稱“皮陸”。皮日休曾經在鹿門山住過,於是自號鹿門子。在《唐才子傳·皮日休》中指出:“***皮日休***性嗜酒,癖詩,號醉吟先生,又自稱醉士。”

  皮日休也是一位貧苦家庭出生的孩子。所以從小就立志於功名,並四處遊歷。公元866年,入京考進士,但是很可惜的沒有成功。於是他就離開京城,去了壽州。待在壽州的這一年,皮日休還將自己所作的詩編成了一本詩文集,名字叫做《皮子文藪》。

  公元867年,皮日休再次進京應考進士,終於及第。在及第後,他曾在蘇州刺史從事,後來又入京擔任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公元875年,又為毗陵副使。之後,黃巢起義軍下江浙,皮日休加入了起義軍,在軍中擔任翰林學士。黃巢起義軍失敗以後,皮日休也就不知所終了。

  關於皮日休的死,也有許多種說法。在《全唐詩小說》中,說是黃巢懷疑皮日休所作的詩有諷刺他的意味,於是就將皮日休殺害了;還有的說是皮日休參加黃巢起義軍兵敗後,被唐朝軍隊所殺;而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則說皮日休是死在了吳越之地,而且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黃巢起義軍。這只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幾種說法,至於皮日休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到現在為止也無法證實。

  皮日休的詩介紹

  皮日休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詩人,他的詩在詩文最鼎盛的唐朝可能算不上什麼。但是皮日休的詩卻有一種獨屬於他自己的風格,所以他也算得上是開闢了一種新的詩風。目前我國眾多史學家對於皮日休的研究都在生卒、死因、等方面,對於皮日休的詩研究力度還是相對比較薄弱的。

  皮日休的詩在唐宋兩個時代是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皮日休的詩前期是繼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風格,注重寫實,著重描寫民間百姓疾苦。後期則是偏向賈島、姚合等人的風格,開始著重描寫避世心理與淡漠情思。與晚唐詩盛行的溫庭筠、李商隱等人的詩的風格大不相同,到是與後來宋代的詩文有些相近。

  皮日休的詩其實與他自己的生活經歷與仕途經歷多少是有點關係的。皮日休在他自己早期的作品中經常有描寫自己家庭情況的詩。比如《文蔽》卷六《食簇》:皮子少且賤,至於食,自甘粢糲而已……使人生於鐘鼎之家,膏粱之門舊縱異嗜,年成奇欲,未必不為御者之奔華元也。

  皮日休所身處的是晚唐社會最黑暗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唐朝亡國,五代戰亂長達一百多年國破、家破、人亡的年代。而皮日休處於社會底層,自然深諳民間疾苦,於是皮日休的詩也都帶有現實主義思想,注重描寫民生時事。而在仕途方面,皮日休曾經第一次未及弟,是在第二次才及第。但是事後得知竟然是因為“皮”這個姓氏稀少,所以才被錄取。這使得皮日休心灰意冷。對他後期詩風的轉變也有了較大的影響。

  皮日休《牡丹》

  每一位詩人總有自己最偏愛的一種花,猶如陶淵明偏愛菊,林逋深愛梅,而皮日休則是牡丹的超級粉絲。牡丹作為花中之王,被人喜歡也是應該的。在中國那麼多年的歷史中,喜歡牡丹的詩人不在少數,尤以唐代居多。

  而唐代最有名的當屬劉禹錫的《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可是就算劉禹錫的這首牡丹有名,但也比不過皮日休對牡丹的喜愛。

  皮日休《牡丹》原文: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被當作百花之王,其實是從皮日休這裡傳出去的。在這之前,就算有許許多多的愛牡丹之人,但也沒有膽量就如此直接的將牡丹稱為百花之王。當“佳名喚作百花王”這句詩被傳開之後,大家竟然也沒有反駁,就這樣,牡丹花中之王的稱號就算被認可了。

  皮日休的這首《牡丹》讀起來簡潔明瞭,通俗易懂,這與他繼承了元稹、白居易流派的詩風有很大的關係。這首《牡丹》的前兩句先是對牡丹進行最直觀的外貌描寫,然後用一句話奠定了牡丹百花之王的地位。三四句則是採用了對仗的手法,“無雙”和“第一”這兩個詞都很明顯的顯示出了牡丹的獨一無二,無人能比。

  皮日休先是稱讚牡丹為花中之王,後又用“無雙”等詞,來突出牡丹絕代芳華的特點。完全表現出了自己是一個喜愛牡丹喜愛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也成功的超越了所有前人對牡丹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