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經學家段玉裁生平簡介
段玉裁***1735-1815***,清代文字訓詁學家、經學家,字若膺,號懋堂,晚年又號硯北居士,長塘湖居士,僑吳老人,江蘇金壇人。龔自珍外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段玉裁簡介
段玉裁簡介:清朝人,是當時著名的詁學家和經學家,出生於今天的江蘇省,家裡有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其父親是一位塾師,其外祖父就是龔自珍,雖說聽著是好像應該出生於一個衣食無憂的家庭,但其父親收入實在微薄,又一直在外地,家裡的裡裡外外全由其母親操勞,所以,段玉裁小時候是在一個家境貧寒的環境里長大的。
他十三歲的時候就去揚州***書院去讀書了。
在他十五歲的時候,考中舉人,然後就去國子監教習,但是再接下來的考試中,屢戰屢敗,後來,有人介紹他去京都教書,便開始了他一邊教書一邊作學問的歲月,也結識了當時很多著名的學者,比如錢大昕,邵晉涵等。
在乾隆三十五年的時候,段玉裁被任命為玉屏閒的知縣,而後又調到富順,南溪,巫山作為知事,他不管走到哪裡,都隨身帶著《六書音韻表》,處理完公事以後,不管多晚,都要拿出來編著,修改。十年之後,他以父母有病為由,辭去官職,專心於著述和藏書。
乾隆五十九年的時候,段玉裁不幸摔壞了右腿,因此而導致健康越來越差,段玉裁最擔心的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沒能完成註譯《說文》,他對自己的朋友說,在他臨死之前,能把《說文》註譯完成,這輩子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段玉裁用了三十多年完成了《說文解字注》,此書一共三十卷,可謂是他畢生的心血。
值得欣慰的是,他完成了,他告訴自己的學生,他就如同一隻春蠶,把繭織完了,也沒有什麼事了,就坐著等死了。
段玉裁的故事
段玉裁,清代江蘇人士,字若膺。曾任玉屏,巫山知縣。據考究段玉裁的遠祖是段百三,其祖父為段文,是個縣學的生員。其父親段世續,是一塾師。段家可謂書香門第,世代都是秀才,這樣的家族,在當時的江蘇金壇也算是第一族。
在那個年代,科舉制度盛行,你要想出人頭地,唯有讀書這條路。而被封建社會所壓迫的平民百姓,自己的子孫能夠考中應該算一輩子的光輝了。段家也不例外,在段玉裁之前,他們段家人一直拼搏在科舉的道路上,可是,這條路卻與他們家族無緣,怎麼拼搏到頭來還是僅僅掙到個秀才而已。秀才能怎麼樣?肚子裡滿腹經綸卻施展不出來,只能去村裡做個塾師,也就是老師。那個時候,老師的地位最低,雖然地位低等,但也使得段玉裁有條件讀書了,也使得他們家的書香門第經久不衰。他也算不負段家眾望,考中了舉人。據說,段家有句家訓叫做“不撐鐵骨莫支貧”。
關於段玉裁的故事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是他師恩不忘,段玉裁的老師是戴震,戴震對他的影響非常至深。段玉裁八十多歲的時候,只要一提到戴震,他任然垂手而立,而且每個月的初一,十五,他定要莊重的朗讀戴震的手禮。
筆耕不輟也是段玉裁的故事,據說,他退休回家時候,帶回來72箱寶貝,所有的人都眼紅了,以為他帶回來什麼寶貝了。當天晚上,就有強盜來偷走他的箱子,結果第二天,又還回來了,原來,段玉裁帶回來的都是書,這位兩袖清風的老縣官把強盜也感動了。
段玉裁的著作
段玉裁是清朝時期著名的經學家,詁學家,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他擅長研究精微道理,知識非常廣博,同時也擅長寫文字,音韻,訓詁。是當時一個很有作為的學者。段玉裁的著作有《說文解字注》,《經韻樓集》,《六書音韻表》等等。
段玉裁是一個滿腹經文的人,他所寫的《六書音韻表》是在顧炎武所著《音學五書》的基礎上更加仔細的加密完成的,這本書分古韻為17部,當代語言學家周祖謨認為這本書在古代韻律學上是一部劃時代的鉅著。
對於段玉裁的著作,留給後人更多的財富則是他的《說文解字注》,這本書花費了段玉裁的畢生心血,歷經三十餘年。這本書主要對《說文》本身的不足給予批評,對其內容進行了一些發凡起例,並且段玉裁在註譯過程中注意到了同源詞和同義詞,當時清代的大批文人都對許慎的《說文解字》有過研究,而像段玉裁研究的這般透徹的,還無人能及,這也是他用了半生心血換來了,段玉裁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更重要的其實還是他的執著。《說文解字注》對於當時學術界的影響可謂是非常巨大的,清朝的經濟學家王念孫評價此書為“蓋千七百年來無此作矣”。
段玉裁的著作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的財富,並且他也提出過很多卓越的見解,比如關於“改字”,段玉裁對於的改字的思想是要敢於改,認為不對則改,假如不改,就會給後人留下更多的錯誤。但是不能妄改,亂改,要有根有據的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