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語文期末第一單元複習試題
在語文考試之前做好語文試題的複習,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份好的語文試題卷將能夠有效的去檢測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希望對你有用。
人教版
選擇題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單于***shàn*** 折腰***zhé*** 棲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贛江***Gàn***田圃***fǔ***顫動***chàn***
C.留滯***zhì***絲縷***lǚ***深邃***suì***岑寂***chén***
D.沉浸***jìn***昏暈***yūn***禁錮***gù***襁褓***qiǎng***
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B.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綜跡
C.螢火蟲和星星在睡蓮叢中游動 D.隱藏在蔭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
下列對課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鄭愁予的《雨說》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了對兒童濃濃的關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
B.《蟈蟈與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全詩意境優美而又廣大深邃,是詩人的生命情感對大自然的敏銳的心靈感應,使讀者深深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讚美之情。
C.《夜》是一首優美的小夜曲,全詩著力展示夜的靜謐、美麗,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表現了詩人安適、寧靜的心境。
D.《星星變奏曲》是以“星星”為主要意象,運用誇張手法,以情景的變換來豐富“星星”的意象,展示現實與理想的背離,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題的。
現代文閱讀
閱讀《蟈蟈與蛐蛐》,回答問題。
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
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隱藏在陰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飄蕩,
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 它爭先
沉醉於盛夏的豪華,它從未感到
自己的喜悅消逝,一旦唱得疲勞了,
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當嚴霜凝成
一片寧靜,從爐邊就彈起了
蛐蛐的歌兒,在逐漸升高的暖氣,
昏昏欲睡中,人們感到那聲音
彷彿就是蟈蟈在草茸茸的山上鳴叫。
【小題1】《蟈蟈與蛐蛐》中,詩人為什麼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
答:
【小題2】分析蟲鳴的象徵意義。
答:
【小題3】詩人以簡約的詩句謳歌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由。
答: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海之美
[法]雷·德·古爾蒙
有人問19世紀最獨特的發現是什麼,也許該回答:是海之美。
這綠或藍的水,其波浪是微笑或憤怒,這金黃的沙的平原,這灰或黃的峭壁,這一切自古以來就存在,然而沒有人看一眼。在一片令人感覺欣喜直至陶醉的景象面前,昨日人們的感覺是冰冷的,是令人厭煩的甚至是恐懼的。人們遠非追尋海景,而是將其當作一種危險或醜陋避之唯恐不及。在法國的海岸上,所有舊日的村莊都距海甚遠;在濱海城市裡,所有舊日的房屋都背朝大海。甚至水手們和漁民們一旦不需要大海,也遠遠地離開它。至於陸地上的人,他們是懷著恐懼接近大海的。直到1850年,聖米歇爾山還被認為差不多隻能用於關押囚犯:人們只把恐其逃逸的人送去。
從什麼時候開始,海景被當作一種動人的、美麗的東西而被喜愛,被感覺?這很難說得準確。對大海的興趣高漲於第二帝國治下,因為有了鐵路。不過,詩人們遠在這個時期之前就已在詠唱大海了。①總之,是拜倫和夏多布里昂創造了歐洲的海灘並把人送去。在聖馬洛,格朗貝島的絕壁上有夏多布里昂的墳墓,象徵著我們感覺的這種演變。他理應長眠於此,沒有他,法蘭西的海岸也許至今還只有漁夫和鳥雀光顧。
路易十五時代的巴黎人是這樣使用大海的:他們把被瘋狗咬傷的人送到勒哈佛爾,從懸崖上投進大海。這是對待狂犬病的“良方”,德·塞維尼夫人說過,她的一位女友就這樣被推入大海。無疑,一個健康的人若想自己進入這可怕的水中洗一個澡,就會被當作瘋子,至少也是近乎傻。這個時期,人只有瘋了,才會到海里去。在德·塞維尼夫人的思想裡,海的概念是和一種最可怕的疾病聯絡在一起的。
第一個敢於在海濱度夏、在靠近海浪的地方修建別墅的人,不管他從事何種職業,他肯定有一個獨特的靈魂,一種勇敢的精神。也許有一天,有人會寫他的歷史,也許詩人還會歌頌他,就像賀拉斯歌頌第一位航海者一樣。
人們的確很難理解海之美何以如此長久地不為人知。然而反過來說,也許更難理解的是,我們的感覺何以變化得如此之快,今日之人何以在往日他們覺得荒誕或討厭的景物中發現了這麼多的快樂。真的承認,人類的感覺是聽命於時髦的。不過,一種曲調如果老了的話,它也並不完全就長眠不醒。感覺實現了一種不可能終結的征服,它併吞了一個新的領域,它將永遠地佔有其大部分領土。對海景的興趣有可能不再大增,甚至還有可能略微下降,但絕不會消失。②它已進入我們的血肉,像音樂和文學一樣,成為我們美感需求的一部分。無疑,它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許多人可以不去看海,然而一旦愛上它,將會終生不渝。它像一個永不讓人生厭的情人,一旦聽見了她的聲音,他就身不由己地服從。
大海對過去世世代代的人來說,是冷漠的或者敵對的;在某些人今日對它的喜悅之情中,仍有一些過往的影響。 一個失了根的人或者一個漂泊的人,一直生活在海邊,他也許會比別人更容易受到海灘和波浪的吸引。也許,如果不曾失了根,他會無動於衷地看那一片他虔誠靜觀的風景。有些美的景色,當人是其創造者的時候,並不能很好地品位,必須走出來,站得遠一些,才能真正地體會其魅力。
故大海使我們愉悅的原因不出下面兩端:或者這在我們的感覺中是全新的,從未見過的;或者這是一種遠古的東西,一種在我們內心深處重新萌發的返祖性的古老回憶。
當大海不為人知的時候,當大海孤獨寂寞的時候,它仍然是美的!
***選自《讀者》,有刪改***
【小題1】19世紀以前,人們對大海的態度是什麼?
答:
【小題2】聯絡語境,理解文中句①、句②的含義。
***1***句①:
***2***句②:
【小題3】第4段中列舉德·塞維尼夫人的女友的例子,有何作用?
答:
【小題4】結合本文內容,閱讀下列材料,說說材料中的“恐懼”和本文第2段中的“恐懼”的含義有何不同。
於是,我跟著尖叫不已的女兒走下海去。沁涼的海水翻卷著雪白的浪花湧上身來,淹沒了所有恐懼而又驚喜的孩子們。這一份在剎那之間得到的恐懼和驚喜,用不著任何事先的準備和安排,也是任何準備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在這一剎那,女兒開始了自己一個人和大海的相遇。也許有一天她會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邊來的人一樣,終其一生都將無法窮盡這一份浩茫無涯的恐懼和驚喜。
***李銳《看海》***
詩歌鑑賞
閱讀下面的詩歌節選,回答問題。
[甲]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乙]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小題1】同為寫雪,但兩詩呈現出來的雪景卻有不同的特點。試作說明。
答:
【小題2】“詩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找出甲、乙兩詩中能體現詩人情感的詩句,說說各自體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甲]詩句: 情感:
[乙]詩句: 情感:
【小題3】揣摩品味甲、乙兩詩中加點的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萬里雪飄***形象地描繪出大雪紛紛揚揚,隨風飄舞的情態。***
B.惟餘莽莽***疊音,讀來音響渾厚,富於音樂美,渲染出磅礴的氣勢。***
C.北風捲地白草折***描繪出雪前狂風肆虐的聲勢,渲染肅殺的氣氛。***
D.散入珠簾溼羅幕***細緻形象地寫出了雪花點點飄落進來,輕盈飄灑,給人以欣喜和暖意。***
語言表達
閱讀葉賽寧的詩歌《夜》的選段,仿寫一段小詩,表達出你對夜晚的感受。
例句:夜來臨,四下一片靜,只聽得溪水輕輕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輝,給周圍的一切披上銀裝。
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可曾叫醒你的耳朵,聆聽雨點墜落的聲音?你可曾擦亮眼睛,欣賞雨絲飄灑的美麗,可曾領悟雨的柔情和雨的禪機?如果沒有,你便未曾讀懂雨。雨是上蒼的恩賜,溫雅而頑皮;雨是大自然的精靈,空靈而飄逸;雨是心靈的慰藉,親密而醇美。它可愛、美麗、有趣,富有詩意,富有生命……讓我們敞開心扉,走進雨的世界,去品讀它,你將會發現它的精彩。
請以“品讀雨”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看了的人還看:
1.初三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試題及答案
2.新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試卷及答案
3.初三上冊語文期末複習訓練試題及答案
4.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試題及答案
5.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