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少年今何在閱讀答案

  “太陽升起來了,太陽落下去了,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好呢?”——人,什麼時候,怎樣才能變得更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山中少年今何在》文章閱讀:

  山中少年今何在

  鐵凝

  ① 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寫過一個名叫《意外》的短篇小說。

  ②小說大意是:北方深山裡的小村子臺兒溝,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去趟縣城跋山涉水來回五百里。誰家要是掛張照片,半個村子也會跟著熱鬧幾天。主人公山杏在南方當兵的哥哥來信要張“全家福”照片,於是山杏一家換上過年才穿的新罩衣,搭了五十里汽車,走了二百里山路,第三天才來到縣城。在照相館,他們甚至來不及驚歎,照相就結束了。半個月後,他們接到一張陌生姑娘的照片。山杏家掛出了這張照片,有人問這是誰,山杏說那是她未來的新嫂子。

  ③那時我是雜誌的編輯,有時會在深山農村短暫地採訪。在一個名叫瓦片的村子裡,我在“山杏”家裡住過。那一帶交通不便,村子很窮,白麵特別珍貴,家裡有人生重病時,男主人才會說一句:煮碗掛麵吃吧。我卻被當成貴客款待,他們為我煮掛麵,煎過年才捨得吃的臘肉。當我臨走把飯費留下來時,他們全家吃驚地漲紅了臉,好象這是對他們的侮辱。在這個家庭,我見到了土牆上掛著的唯一一張城市年輕女性的照片,就是我寫進小說裡的那一張。有位德國作家說過,變美是痛苦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他們對這照片的態度,就是把痛苦變成了美吧?還有善良。

  ④二十年後,瓦片村已是一個著名旅遊風景區了。鐵路和高速公路鋪了過來,更多的外來人發現這裡有氣勢磅礴的百里大峽谷、清澈明麗的拒馬河……村民大多開起家庭旅館。一部電影的拍攝需要農戶的院落,我毫不猶豫地嚮導演推薦了“山杏”家。製片主任問我場地租金怎麼算,我很有把握地說:“你就隨便給吧,他們不會計較。”但事情並不似我的預料,“山杏”爹總是向我申訴攝製組付他報酬的不合理。他說,攝製組用墨汁把新房的白屋頂刷成了黑色,大燈把院裡一棵石榴樹烤成了半死……這都是錢啊,可都沒給。我幫助他向攝製組要錢,心中卻時有惱火:要是沒有車呢?一切不是單純得多嗎?

  ⑤交通和旅遊業帶來了財富,在進化著鄉村物質文明的同時,也扮演了催生慾望的角色。瓦片和周邊的村子都富裕了,也就漸漸出現了相互比賽著快速發財的景象,於是就有了坑騙遊客、出售偽劣商品等各種為錢而起的事件。如果沒有現代化和市場經濟的入侵,貧苦的“山杏”們的思維邏輯將永遠是寬厚待人。

  ⑥可是,誰有權力不讓“山杏”們利用大山的風景富裕起來呢?誰有權力不許一個鄉村老漢投訴虧待了他的攝製組呢?

  ⑦我想起一個深山裡的少年。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一個名叫小道的村子裡,順著雨後泥濘的小道走進一戶人家,看見在堆著破鐵桶和山藥乾的窗臺上靠著一塊手絹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寫著三行字:太陽升起來了,太陽落下去了,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好呢?

  ⑧問過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訴我這是她九歲的兒子寫的。那三行字跡歪扭的詩打動了我——我認為那是詩。那詩裡有一個少年的困境,願望,他的情懷和尊嚴,有太陽的起落和他的向好之心。那天我沒有等到孩子回家,但我一直記著他。

  ⑨今天那個少年早已長大,或許還在小道種地,或許已經讀書、進城。假如在今天,把他的詩改動一個字,變成“太陽升起來了,太陽落下去了,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富呢?”,我還會認為這是詩嗎?

  ⑩貧窮讓人陷入困境,而財富可能讓人解脫某些困境,但也有可能讓人陷入更大的困境。今天,我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我們的慾望也一再擴大。為什麼我常會懷念以前的山杏一家?我想說,雖然我願意讚美現代化帶給人類的所有進步和財富,但我還是要說,巨大的物質最終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它從來都該是更大的精神和道德力量的陪襯。

  “太陽升起來了,太陽落下去了,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好呢?”——人,什麼時候,怎樣才能變得更好呢?

  ***有改動***

  《山中少年今何在》閱讀題:

  小題1:在文章第③-⑤段,作者寫了二十年前後瓦片村的變化及自己的感受。閱讀相關內容,填寫表格。***4分***

  生活狀況

  對待外來人

  作者的感受

  二十年前

  ①

  ②

  感動

  二十年後

  富裕

  ③

  ④

  小題2:請結合文章,說說結尾句中的“更好”指的是什麼。***4分***

  小題3:作者為什麼一直記著山中的少年?以“山中少年今何在”為題有何目的?請結合文章作簡要分析。***不超過150個字******7分***

  《山中少年今何在》閱讀題答案:

  小題1:①貧窮②寬厚③計較 ④惱火***共4分。每點1分***

  小題1: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②人們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共4分。每點2分***

  小題1:山中少年寫的三句話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認為這三句話是詩,反映了一個少年在困境中的美好願望,他的情懷和尊嚴,他的向好之心。作者心中,這個少年是善良美好品質的代表,以“山中少年今何在”為題,反映了作者對當今人們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慾望不斷膨脹、道德下降的憂慮,對美好善良品質的呼喚。

  小題1:本題考查梳理作者情感的能力。結合文章的情節發展逐一梳理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來概括“更好”指代的內容即可。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標題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以及作品的主旨來分析文章標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