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觀察學習方法

  在整個語文教育界,存在著教學的“少、慢、差、費”這一弊端,尤其職專語文教育,在培養目標、學生學情方面存在較大特殊性,語文教學現狀令人擔憂。觀察學習是語文學科中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以下小編就將為你介紹高二語文觀察學習方法。

  一、整體觀察法。

  前面我們說到,觀察是一種特殊的知覺活動。既然是知覺活動,就具有整體性。人類瞭解、認知某一事物,並非個別地感覺,而是整體地知覺它,因此,一般說,觀察時應該整體地把握該事物的各個方面。例如寫三峽的文章中,酈道元的《三峽》和劉白羽的《三峽》,都是整體觀察的結果。

  整體、全面觀察事物的好處就在於,能迅速、細緻地認知事物,產生藝術美感。

  二、 選擇觀察法。

  因為知覺具有選擇性,所以事物往往以某一時空狀態下的獨具性,顯示區域性性的突出特色,尤其在特有的背景中更呈現事物的本質性。例如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其微笑的永恆甜美,就是作者抓住了最顯示人物魅力的區域性特徵,有選擇性地突出出來.至於作為背景的草原、河水等,就退居其次,但又構成了整體的美。茅盾從眾多的北方樹木中選擇“白楊樹”;楊朔從眾多的昆蟲中選擇“蜜蜂”;朱自清從父親的多個部位中選擇“背影’,,就是注重了局部特徵的突出性,從而表現其特別的象徵意義或深蘊的情感,使其更整體又突出地認知事物的本質性內容。

  三、對比觀察法。

  對比觀察也是源於知覺的選擇性。這種觀察方法,可以是動靜的對比、定點與移位的對比、瞬時與長時的對比、單項與多項的對比等等。

  老師有時佈置我們去觀察櫻花,寫出花的狀態、色彩、氣味等等,是為“瞬時觀察”,但為了寫出櫻花的整個生活狀態,老師又要求我們觀察校園幾株櫻花樹從吐葉、含苞、開放到謝落的全過程,這是“長時觀察”。這種“瞬時”與“長時”觀察的對比與結合,就有可能更全面、整體地認識事物。

  對觀察物件的某一方面或多個內容的觀察就形成了單項與多項的對比。例如觀察人“哭”,把單個的哭相和多種多樣的哭的神態既對比又結合起來,往往就更全面地認識物件了。

  四、立體觀察法。

  所謂立體觀察也就是整體知覺,即對事物採取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觀察,一般說有如下一些觀察方式:

  概貌觀察:總體—區域性,總體。

  層次觀察:外面—內在—外在。

  程序觀察:現在—過去—未來。

  起始—發展—結局。

  方位觀察:近處—遠處—近處。

  俯視、仰視、平視、環視。

  細節觀察:區域性—總體,區域性。

  所謂立體觀察方法,不僅要觀察整體,而且要結合各個不同層面、各個細部,作全面細緻的、方方面面的觀察。例如許多說明文對事物的說明,像《看雲識天氣》、《宇宙裡有些什麼》、《海光》等課文,就是這種立體觀察的結果。

  五、觀察能力的培養方法

  觀察心理是一種特殊的知覺形態,是一種受思維影響的、較系統的、主動的知覺活動。中學生的觀察活動,一般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有組織地去認知某一客觀物件的心理活動過程。關於觀察能力,《辭海》裡的解釋是“善於全面、深入、正確地認知事物的能力”。前蘇聯作家愛倫堡說,所謂觀察力,就是“善於看出別人所忽視的現象和事實的細節的一種能力”。前一種定義似乎太寬泛、太籠統和絕對;而後一種主要是從作家的創作心理角度上說的,似乎狹窄了一點.簡單概括來說,所謂觀察力就是人憑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

  人通過觀察打開了認識的大門,而觀察力又是構成智慧結構的重要因素。可以說,一個人智力與能力的強弱,首先在於觀察力的強弱,沒有較強的觀察力,就不會有感受的深入、想象和聯想的豐富以及思維的全面深刻。如前所述,觀察在語文學習尤其是寫作學習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有必要首先了解觀察的基本特性。

  如同其他知覺活動一樣,觀察也具有整體性、選擇性、理解性等特性。

  一、整體性。我們在觀察某一物件時,儘管該物件各個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徵,但它仍然是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的,因此我們觀察事物是整體知覺的,絕不分割為孤立的部分。例如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作者所描述的洞庭湖景色,是按整體知覺結果表現出來的。首先從全面觀察角度寫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概貌,然後分別從“淫雨霏霏’,、“春和景明”兩種不同特色予以細緻補充,全面地展現洞庭湖這一觀察物件。這個整體性特徵,對於我們的語文學習***不僅指直接的事物觀察,也包括課文的整體感知***,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二、 選擇性。人們在觀察時,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感知周圍一切事物或事物的一切方面。卻總是有選擇地把某事物作為觀察物件,其他事物作為背景。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多次寫出父親的背影,有意識地、選擇性地把父親的背影突現出來,從面表現主旨。國畫中的“烘雲托月”的畫法,也是觀察選擇性的結果。在語文學習中,這種選擇性可以突出重點,抓住主幹。

  三、 理解性。我們在觀察物件時,不僅要感知其整體,抓住其特色,還須認識它的意義,這就是理解。例如前面所舉的兩個例子,對洞庭景色變化及概貌的整體意義不理解,對父親背影的意義不理解,就不可能深入感受,觀察知覺活動就只在淺層,未能深入,不能真正完成。

  總之,瞭解觀察的特性與作用,對於我們學好語文、發展智力,是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的。因此,每一箇中學生都應在語文學習中著力發展自己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