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節的黑板報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圖片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藝術的定義

  一、人的主觀行為的三種基本功能

  在社會生活中,人的主觀行為,可以根據其基本的功能範疇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為了獲得最基本的社會生活資料所從事的基本生產勞動,如尋找、採摘、捕獲和種植食物,修造居所,製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須用品等等,都屬於基本生產勞動。如果沒有基本生產勞動所獲得的基本生活資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就無法維持。第二類是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所進行的基本社會生活,如做飯和洗衣、生殖和養育後代、社會交往和維持社會生活秩序、日常其他所必須的活動等等,都屬於基本社會生活。如果離開了基本社會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同樣無法健康維持。第三類是為了消耗人體自身多餘的體能和精力而進行的娛樂遊戲活動,如唱歌,跳舞,寫詩,聽戲,踢球等等,都屬於娛樂遊戲活動。離開了娛樂遊戲活動,人的基本生命活動仍能夠正常維持。

  二、藝術是娛樂遊戲的一種方式

  藝術是人的一種主觀行為,這種主觀行為屬於娛樂遊戲的範疇,這似乎是人們的共識。因為,離開了任何形式和內容的藝術活動,人類的基本生命活動都是能夠正常維持的。那麼,是不是人們所有的娛樂遊戲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顯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鳥窩、摸魚、鬥蛐蛐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遊戲活動就不能稱為藝術。而彈琴、作詩、畫畫、唱戲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遊戲活動就能夠稱為藝術。這是人們的共識。儘管不能夠把娛樂遊戲活動都稱為藝術,卻能夠把藝術確定為娛樂遊戲的組成部分,確認為娛樂遊戲活動的一種方式,這在邏輯上是不會有問題的,也似乎是不會有人提出異議的。

  三、什麼是藝術

  然而,對於人類所有的娛樂遊戲活動,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確地稱為藝術,又把其餘的哪些明確地稱為不是藝術呢?目前似乎還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回答。但是,問題還遠不止於此。如,對於畫畫這種娛樂遊戲活動,人們一般都會認為能夠稱其為藝術。然而,是不是對於所有的畫畫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同樣都是畫畫,老畫家的繪畫就能夠稱為藝術,這似乎是沒有疑問的。隨便一個小孩子的信手塗鴉能夠稱為藝術嗎,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贊同的。只有當小孩子的“信手塗鴉”達到了“一定水平”,人們才會稱其為藝術。那麼,小孩子的“信手塗鴉”的水平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夠稱為藝術呢?這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據說美國的一隻黑猩猩會“作畫”,人們給它紙和筆,它能夠“饒有興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畫”來。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畫”也稱為藝術,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贊同了。那麼,我們在理論上應該怎樣區分藝術和非藝術呢?或者說,從理論上講,究竟什麼是藝術,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四、人的主觀需求

  人的主觀是以人的“自我”形態為根據的,人的“自我”形態是以人的觀念文化形態為根據的。人以“自我”形態為根據所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稱為人的主觀需求。當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快樂感覺;當客觀事物不能夠滿足人的主觀需求,或是損害了人的主觀利益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痛苦感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主觀需求得不到客觀事物的及時滿足及經常被某些客觀事物損害自己的主觀利益而產生出許多的痛苦感覺。可以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為內容,就是追求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需求的滿足和拒避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利益的損害。然而,這種追求或拒避又經常會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夠如願,這就使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主觀上總是因許多事不能夠如願而存在著許多的缺憾,這種主觀缺憾總使人持續地沉浸在痛苦感覺之中而令人總想解脫。

  五、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

  人體有三大功能系統:一是基本功能系統,二是認知功能系統,三是情感功能系統。基本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器官發育和個體生殖等最基礎的生命活動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人體的基本器官。認知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體人的認知器官。人的認知器官,目前普遍認為是集中於人的大腦。情感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由認知成果所引起的“情感行為”的發生和人的不同個體間的“情感交流”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人體的情感器官。情感功能系統的“中樞”,被許多人認為在人體的“心區”。

  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人體器官與客觀事物發生關係才能夠進行的。人體器官與客觀事物發生關係時所產生的機能現象,稱為器官行為。人體的器官行為,是人體器官“天生”所具備的機能現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是人體器官的本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需求。人體器官的許多行為,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覺,這種器官行為正是人在主觀上所企盼和追求的。確切地說,人的主觀需求,正是以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為基礎的。可以說,人的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主觀上對一定形式和內容的器官行為的無休止追求。

  情感器官通常所產生的行為內容,主要有喜、怒、哀、樂、悲、歡、思、戀、怨、恨、驚、疑、盼、煩、懼等等。情感器官的這些行為,都是人在主觀上經常需要的。無論是在人們的基本生產勞動、基本社會生活或是娛樂遊戲活動中,情感器官的這些行為都能夠產生。然而,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情感器官產生這些行為,通常都需要人在主觀上付出許多代價。如,勞動的過程和成果可以使人獲得喜、怒、哀、樂,可勞動過程中的長時間的辛苦通常讓人們在主觀上不願意忍受。許多的娛樂遊戲活動雖然能夠使情感器官獲得較為激烈的行為反應,但娛樂遊戲活動通常又要消耗大量的生活資料。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有些娛樂遊戲活動只需要花費較少的社會財富,就能夠使情感器官產生足夠多的行為反應。如,說故事和聽故事,就能夠只花費很少的社會財富而使人的情感器官產生出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器官行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