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可以檢測試題能否真正達到考核目的,同時對試卷命題質量做出科學的鑑定和總結。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一***

  一、試卷分析及考試完成度分析:

  試卷題型分析:

  本次期末試卷分為“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閱讀與應用”、“習作”四大部分。題目整體分佈基本合理,難易適中,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雙基”的保底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能以課標的教學目標為準則,以現行教材的教學內容為範圍,做到“三重”:***1***重基礎,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識字寫字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3***重創新,即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完成情況分析:

  學生的掌握情況可分為三個層次,掌握較好的是“語言積累”部分和課本知識的傳統題,即看拼音寫詞語、補充詞語、;其次是改寫句子和綜合性學習,此類題型少數幾個學生得分率較低;三是一些分析運用能力題,即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閱讀”、“作文”題。

  二、題型具體分析:

  “基礎知識積累”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牢固,基礎也比較紮實,基本上能達到教材的要求。這說明抓牢基礎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語言的基本積累,夯實生字詞,切實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識字寫字”、“背誦課文”、“讀讀背背”,以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學生的“素材庫”。

  “閱讀與應用”部分:完成效果尚可,少數學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性,這說明注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本卷在這一部分中突出了對詞句段理解能力的測試,從詞、句、段、篇四個方面的不同角度檢測了學生的小學語文基本功。

  第一、從詞的理解上看,難度不大,大多數都能寫出“寧靜”“叮囑”的近義詞。

  第二、從句的理解上看,本卷側重考查了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積累運用,學生的理解和運用還算比較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要求學生能口頭,而且必須書面理解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這項訓練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訓練。除了這一點,我們還應注重選擇一些常見句式的練習,培養學生邊讀邊想,提出問題的能力。

  第三、從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分課內和課外兩部分***。對於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尚可,有小部分學生對短文的理解流於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和精髓。而這種能力的提高則需要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注意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還應注重全體,特別是對中差生的訓練。但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擴大閱讀量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所以我們平時應該非常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

  “習作表達”部分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能圍繞作文題目不拘形式地把過程寫清楚、寫具體,並寫出真實的感受。語句基本通順,內容具體,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還比較有限,不能很好地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具有新鮮感的詞句並不多。所以經過分析,我覺得應該這樣做:

  第一:作文教學應加強與課堂、生活的聯絡。平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基礎,將學生的生活畫面與學生的情感溝通銜接,以此來激發學生感悟生活與人生。當然,在作文教學中,同樣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絡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敢於想象,敢於創新,敢於打破常規的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必須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處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訓練。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訓練,兩者該如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不過,我查到了幾點關於作文教學的經驗,相信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與思考:1、關注學生的親身經歷***學生的生活經歷或由教師創設情境***;

  2、積累***包括文字積累和視力積累***;3、小練筆***讀寫結合;制定作文訓練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訓練***;4、寫作方法的指導。

  ***二***

  期末測試是由教研室統一命題各校組織實施的目標檢測考試。為了充分發揮教學測評的導向作用,總結教學的成敗得失,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現在就2014年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考試簡要評析:

  一、試卷分析

  在本次小學數學教學期末考試中,試卷命題的思想是以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依據,緊扣新課程理念,從概念、計算、繪圖、應用題四個方面考查了學生的雙基、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考查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考查學生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情況、技能的情況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試題密切關注學生生活,靈活性強,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1、試卷結構

  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整卷分7大題,其中填空7小題、判斷5小題、選擇5小題、計算分兩部分、操作題2題、解決問題4小題,統計分析1小題。

  3、試卷特點

  ①基礎性:

  大多數題目起點低,基礎性強,注意了面向全體學生,較好地體現了三基思想,有利於素的實施。

  ②全面性:

  試卷具有較大的知識覆蓋面,整卷涉及整冊的全部知識內容,能夠比較真實地檢測出學生對全冊數知識的掌握程度。

  ③應用性:

  試卷注意了聯絡生產生活實踐:計算天氣,購買東西等等,都力求體現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④開放性:

  試卷操作題部分題目的題設定成開放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解答,這樣能反映出學生的靈活思維水平,有利於克服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端。靈活性強,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成績統計

  本班共有16人,90----100分;8人,80—90分:3人,70—80分:3人,60—70分;1人,不及格:1人。

  三、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做題馬虎、審題不認真。

  失分最嚴重的是計算題和應用題,所以我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學生沒有認真審題,還需要進一步講清算理。例如:第一大題的填空題有兩個小題:在*** ***裡填上合適的分數。大部分學生錯,因為沒看清題的要求就填上了小數,說明學生看題目,看見括號就填答案。說明學生讀題不仔細,理解題意不清楚就答題。又如:計算題5/9-3/7+4/9-4/7錯的更多,不會把兩個分數加起來。說明學生還不瞭解裡面的意義。

  2、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中,題型豐富多樣,有些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再加上克服不了馬虎,難免會出錯,我覺得培養正確的解題習慣,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性,促進智力的發展,可以大大的提高作題的效率。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解題習慣呢?

  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讀題的習慣。首先要向學生講明讀題的重要性,然後教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最後告訴學生如何注意看資料,單位名稱,如何分析數量關係。

  四、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措施

  1.教師一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收集資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2.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如何後進生的補差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工作:“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的心理障礙;幫助的學習習慣;方法;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學生差異,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發展。

  總的來說,這次期末考試,基本上完成任務,取得的成績也比較理想。複習工作也比較到位,很多類似的題型都在複習中提到。但同時也反映出我們還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學生普遍計算準確性差,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差。還有一部分後進生沒得到轉化等等,下一學年,我們將再接再厲,爭取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