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

  有趣的遊戲是人教版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課,這節課反思如下:對於左右的認識以及判斷,小學生們從以往的生活經驗中已經有所接觸,比如吃飯是用右手拿筷子,走路靠右邊走,寫字用右手寫等等。但畢竟是淺顯的、感性的,對不同孩子來說積累的層次也不同。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掌握的這些情況,我由遊戲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然後適時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遊戲你發現了什麼?怎樣分辨左右呢?這樣既為剛才的學習活動作了總結又讓學生聯絡了生活實際,感受到了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拍手遊戲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一步認識了前、後、左、右、上、下、反、正幾個不同的方位,加深了學生對方位知識的記憶。通過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前後左右各是誰,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本節課的教學可謂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既在遊戲中深化了認知,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本節課從課前的預設和課堂情況我都做了精心準備,但一節課下來,雖然學生的學習勁頭很大,課堂氣氛也很濃,但總感覺有些地方欠缺了什麼,比如沒有充分的放手,總擔心學生不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走,致使課堂進行得快,結束的早。課堂上沒有做到全面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比較少,沒有體現出學生間的合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備課時忽略了備學生這一環節,以至於在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不能做到靈活處理。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深刻感受到在課堂中要真正做到“活而不亂”還需下一番功夫。

  總之,需要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更上一層樓。

  教學反思二:

  這堂口語交際課採用分組交流的方式,給孩子們提供儘可能多的交際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讓每一個孩子都開口說話,在動態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反覆歷練,從而得到提高。課的結尾老師激勵性的話語會讓孩子們產生自豪感,更樂於與人交流。從課內口語交際向課外延伸,找更多的人說說,這樣能給學生更廣闊的交際空間,讓學生一堂課學會的是十堂課,甚至是百堂課的本領。

  教學反思三:

  當第三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時,我也像其餘學生一樣以為他說錯了,但教師的基本素質告訴我,不能武斷的讓學生遵從自己的意見,要聽聽他們的想法,於是就有了他的精彩發言。克魯普斯卡婭曾說過“不要把兒童培養成奴隸,而要培養成自由的公民……那種不尊重兒童個性的教師,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從這位學生身上我看到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我看到了課改的成績,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育的理想在於發展學生先天的個性,培養獨特的見解和首創精神。我們老師不僅是紅燭,也是明燈,我們應在新課改的機遇與挑戰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與學生共同成長。